在芯片制造过程中,光刻也就是用光在晶圆上刻制晶体管电路,是最核心、最复杂,也是最精细的一个环节。精细到什么程度呢?这么说吧,基本相当于在月球上用激光打中地球上的一枚硬币。分析光刻的核心过程,无非就是两个:光线的产生,晶圆的刻制。
芯片知识系列第二篇,我们就说说这两个核心过程的原理。当前最先进的光刻机使用的是EUV光线。EUV是极紫外的简称,顾名思义,是指波长比紫外线还要短的光线。而紫外线通常简称为DUV。
EUV光线的波长短到只有13.5纳米。DUV光线的波长在193纳米,刻制7纳米及以下制程的芯片,必须使用EUV光线。在太空中能找到自然存在的EUV光线,地球上却没有。所以地球人要用EUV光线,必须想办法人工产生。
还好我们有物理学家,帮我们搞清了产生EUV光线的方法,有点像咱们放的二踢脚。拿一滴液态的锡珠,使用激光撞击,一次撞击使锡珠变形,二次撞击变成等离子态,就能产生波长13.5纳米的极紫外线。原理说起来简单,实际要靠一个异常复杂和精密的装置,来完成整个过程。
当一滴锡珠被释放出来,第一束激光被激发,撞击的瞬间,锡珠开始扭曲变形。紧接着第二束更强的激光撞击上来。锡珠被激发成等离子体状态,放射出极紫外线,想要的EUV光线就产生了。
因为晶圆的光刻是个持续的过程,所以这个操作必须以极高的频率持续进行。现有的工艺可以做到每秒5万滴锡珠的撞击,EUV光线是产生了。但波长这么短的光遇到什么材料,基本上就是被吸收得一干二净。因此,如何高效收集和利用产生的EUV光线,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感谢聪明的物理学家,设计出这样一套光学系统,利用收集系统、反射系统,掩膜版及投射系统这几大系统的组合,成功解决了问题。
具体原理是这样的EUV光线产生后,在这里被收集起来。这里配备了这样一个椭球面的镜子,随后光线通过缝隙进入反射系统,在这里光线会进行一定的调整,然后被刻有电路图案的掩膜版反射。注意掩膜版本身其实也是个反射镜。最后光线再经过多个镜子组成的投射系统被投射到晶圆上完成光刻。
其实这套系统的光线利用效率也只有百分之五、六,但已经足够投入生产使用。现在直接进入当前最先进的光刻机,去看一看它的动态工作过程。
EUV光线是从这里进入反射系统,经过多个镜面的反射后在这里被掩膜版反射,这就是掩膜版的反射过程。这边是投射系统,光线最终投射到晶圆。这是刻制过程中的晶圆。当一个晶圆刻制完成,切换下一片晶圆继续刻制。光刻就是这样。通过光线产生和晶圆刻制两个过程,精密配合完成纳米级的晶圆刻制。
回顾一下,从EUV光线进行晶圆刻制,收集利用光线的光学系统到一个完整光刻机。今天的内容到此结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