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资金计划的作用和意义(资金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根据监管部门要求和行业发展趋势,财务公司应把握自身基本定位,立足集团主业发展,服务集团成员企业,发挥“集团资金归集平台、集团资金结算平台、集团资金监控平台、集团金融服务平台”四个平台功能,优化资金管理是上述四个平台功能体现的重要形式。资金管理是在有约束条件下的最优求解过程,“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三性平衡是财务公司资金配置及优化目标。

企业的财务弹性并非无限,资产负债期限匹配需要依据,资金价值实现需要固定契约,因此“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的达成和平衡都需要精细的资金计划管理。资金计划管理的核心是现金流预测,现金流预测的目标是通过提前确定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时间、数额和地点来提高现金和流动性头寸的可见性。较强的预测能力能够促进借款最小化、企业现金利用最大化,使风险管理过程更加稳健。与商业银行相比,财务公司资金计划管理更为重要。因为财务公司外部融资额度有限,以价格手段提高负债规模的空间有限,所以实现资产负债的期限结构的匹配,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降低流动性风险,有赖于负债端资金计划的质量,如何夯实成员单位计划基础数据质量就成为财务公司需要致力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信息系统优势发挥、考核模型搭建、资金计划管理的地位等方面阐述资金计划管理体系的构建及数据应用。

搭建信息系统,发挥资金计划作用

集团要发挥资金计划的作用,必须充分应用信息化手段,搭建信息系统,从而加强数据管理、数据应用和数据分析,提升集团资金管理标准化、精益化水平。

  1. 提升数据辨识深度及广度

集团资金计划管理往往涉及数百家成员单位,数据的采集和汇总是需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如果通过手工作业,不仅难以采集到多维度数据,而且无法保证时效性。若是为了简化起见,将采集对象定为大型成员单位,则难以展现微观主体的行为。

因此,通过建立资金计划报送系统,将数据的采集和汇总固化到信息系统中,可面向各层级成员单位,实现管理全覆盖、执行一体化,全面提升资金计划和数据信息管理效率,提升资金数据可辨识的深度、广度,实现末级单位的计划可见。经实际比较,系统上线资金计划汇总效率明显提升,数据更新可提前2~3个工作日,数据提取时效性明显加快,为资金管理赢得宝贵先机。

  1. 实现数据标准存储和初始分类

相对于传统报表,系统报送能够留存完整的、结构化的数据,便于中长期分析使用。系统可根据成员单位报送资金计划的时间及金额自动存储为正常或临时计划,为后续分析提供基础。数据标准化存储及初始分类为数据进一步应用创造条件。

可对资金支付计划按照时间及金额进行初始分类(如表),分为正常计划(Common Plan,简称“CP”)和临时计划(Temporary Plan,简称“TP”)。

 

上表中,X为日累计的付款计划,A为免报计划额度,B为付款计划档级,N为B档级以内、A档级及以上计划的标准报送时间,M为B档级及以上计划的标准报送时间。上述X、A、B、N、M均可根据公司资金体量、管理刚性等要素灵活设置。

如所报计划的金额和提前量满足上表要求,则该计划由系统自动存储并计入CP,如不满足要求,则不满足的部分计入TP。该初始分类是后续及时率评测的基础。

  1. 增强资金计划刚性

如果没有信息系统,资金计划额度控制极易产生人为疏漏,管理难度大,一旦发生突发情况,容易造成流动性风险。建立系统后可将计划嵌入支付环节,从系统控制上实现先有计划、后付款,为公司短期流动性及头寸管理提供重要依据,提升财务公司流动性管理安全等级。

开展准确率评测,提升资金计划质量

实现资金集中管理后,各成员单位原来分散在各商业银行的资金将集中到财务公司。由于财务公司获取资金的渠道较少、能力相对弱较之商业银行,所以会采用比商业银行更加刚性的计划管理模式,但这对成员单位而言,意味着某种不便。成员单位在集团管理的倡导或政策指引下向财务公司报送资金计划,仅仅是为了配合集团内的平级单位,而绝不会当成应尽义务。因此,成员单位对于计划报送的重视程度参差不齐,导致准确率有高有低,质量有待提升。

  1. 评测及时率与达成率,提升付款计划准确率

导致资金计划准确率低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虚报,有些单位为了资金使用方便,会提前报送多天的支付计划,每天的计划金额远大于当天的实际用款,该情况降低了财务公司的资金头寸使用效率;二是迟报,有些单位往往在资金使用当天甚至临近支付时才报送计划,该情况造成资金头寸准备不足、临时资金筹措成本高、流动性风险增加。

因此,需要对及时率与达成率进行双向评测,即以系统数据为来源,用及时率评测成员单位计划报送的重视程度,用达成率评测对计划的把控度,通过数据诊断分析和逻辑运算,综合测评成员单位报送资金计划的准确度,进而根据需要采取排名、考核等措施,形成提升计划准确率的有力抓手。

开展及时率评测往往是资金计划考核的难点之一,及时率评测既要考量报送计划的提前程度,又要兼顾对小额临时性支付的宽容度。由于上述数据初始分类设置了免报额,小额临时性支付不用报送计划,降低了成员单位的管理难度。付款计划及时率(In time Rate,简称“IR”)公式可设置为:

正常计划CP/(正常计划CP+临时计划TP)

付款达成率(Reach Rate,简称“RR”)评测则比较简单,公式可设置为:

实际支付金额X/(正常计划CP+临时计划TP)

  1. 进行偏离度评测,提升收款计划准确率

成员单位收款计划是预测现金流入的重要环节之一。成员单位收款计划准确度参差不齐,一般情况下,企业在整个供应链中地位越强,或者其供应链下游的企业资信情况越优,它对收款计划的把控力度往往越好。尽管会面临较多的客观制约因素,但也可以主动提升收款计划准确度。

收款并没有刚性的计划控制,尤其对于货款回收而言,现金回笼越快一般说明着财务越健康,因此实际收款金额往往会大于计划金额。一般情况下,成员单位收款计划会偏向保守,原因在于,一方面具有明确到期日的应收账款仅为收款总额的一部分,另一方面资金短缺的成员单位倾向于少报收款计划,形成资金缺口以利于获得融资。

偏离度能够综合反映收款达成数与计划的偏离程度,而且能够涵盖超计划和达成不足两种情况。可设置收款计划的偏离度公式如下:

 

  1. 计划准确率的透视观察和逐级汇总

大型企业集团的下属成员单位众多,虽然通过信息系统可以快速查看各层级公司计划准确率的报送情况,但是逐一督促各层级成员单位并不现实,更加可行的方案是由集团总部或财务公司面向各个子集团,获取子集团合并口径的计划准确率方法为按照企业层级逐级加权平均。

假设Q子集团内由Q1(Q1子集团的本部)下辖Q11、Q12 两个法人单位构成,可设置Q子集团合并数据的计算规则如下:

Q子集团合并准确率=(Q1准确率×Q1吸收存款+Q11准确率×Q11吸收存款+Q12准确率×Q12吸收存款)/(Q1吸收存款+Q11吸收存款+Q12吸收存款)

上述公式即为按各公司资金体量进行准确率的加权平均计算,资金体量越大,对准确率的影响越大,从而有助于子集团有的放矢地重点提升所属单位的计划准确率。

运用大数据技术,提升资金计划准确率

上述评测模型虽然可以相对公允地反映成员单位资金计划准确率,但是通过手工计算有两个不足:一方面是颗粒度不够,难以保证任意时间段和任意层级成员单位的准确度;另一方面是时效性不够,由于数据量大、逻辑节点多且需要多级合并到一级,虽然依靠手工操作能够完成,但时效性差。

财务公司可以在上述模型基础上进一步运用大数据技术,以数据仓库层为基础,统一调度专题数据,通过计算引擎实现在线高速运算和秒级返回,通过数据引擎实现直观的报表数据展现,以此突破人工应用局限,实现成员单位数据嵌入财务公司头寸管理模块,前瞻性监测流动性缺口指标变化,实时获取成员单位报送资金计划的质量,实时取数、实时评测,并按所需层级及周期关注成员单位的计划准确率情况。

资金计划管理体系的重要作用

  1. 集团资金精细化管理的助推器

通过上述计划采集体系、评测体系的滚动运作,集团各层级资金计划准确度将螺旋式提升,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

资金计划准确度提升是结果,提升过程是资金精细化管理的综合工程,需要先行优化营运资本管理,提升应收应付账款管理、完善内部资金审批和平衡以及建立综合测评体系,从这个角度来讲,提升资金计划准确度可以助推集团资金精细化管理。

  1. 了解成员单位资金管理水平的窗口

在准确率评测数据分析基础上,财务公司能够深入计划报送准确率较高的重点单位进行实地调研,深度挖掘成员单位资金管理经验并进行推广,助推全集团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

资金计划准确率较高的成员单位,一般具备完善的资金平衡机制,提前制定支付原则,并且对应收账款的回收加以考核。

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的融合是企业财资管理水平阶梯式提升的重要路径,也是财资管理领域行业趋势。财务公司作为集团的“金管家”,需要保持管理创新,致力于财资管理与金融科技的融合,不断提升金融服务能力,为集团司库体系完善和集团产业发展赋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