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产业组织(比较优势论与产业组织理论)

比较优势论是指什么?

比较优势论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日本一桥大学的小岛清教授发展提出的。

小岛清认为,各国经济情况均有特点,所以根据美国对外直接投资状况研究出来的理论无法解释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他认为,日本对外投资之所以成功,主要是由于对投资企业能够利用国际分工原则,把国内失去优势的部门转移到国外,建立新的出口基地;在国内集中发展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使国内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由此,他总结出“日本式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即对外直接投资应该从投资国已经或即将陷于比较劣势的产业,即边际产业依次进行。

他的比较优势理论,摒弃了市场不完全竞争的观点,提出了从投资国的具体情况出发,据以制定切实可行的对外投资策略;摒弃了垄断优势的观点,强调了比较优势的原则,继续维护传统的国际分工原理;摒弃了贸易替代型的观点,提出了贸易创造型的发展战略。

图片来源网络

何谓产业组织理论?

产业组织理论,研究市场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行为和市场构造,是微观经济学(个体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产业内企业关系结构的状况、性质及其发展规律的应用经济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梅森(Edward S. Mason)和乔·贝恩(J. Bain)创立。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马歇尔的经济理论。

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三个基本范畴: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成果。

该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在保护市场机制竞争活力的同时充分利用规模经济,即:某一产业的产业组织性质是否保持了该产业内的企业有足够的竞争压力以改善经营、提高技术、降低成本;是否充分利用规模经济使该产业的单位成本处于最低水平。

该理论的目的在于寻找最有利于资源合理分配的市场秩序,寻找充分发挥价格机制功能的现实条件。在产业组织论者看来,有限的市场规模和企业追求规模经济所产生的市场行为会使市场结构趋向垄断。垄断的形成会破坏价格在合理分配资源上所起的作用,阻碍资源随供求关系移动,减弱企业改善经营管理和推动技术革新的动力,最后造成经济发展的停滞。

因而,为了获得理想的市场效果,需要国家通过制定产业组织政策干预产业的市场结构和市场行为,维护合理和适度的竞争秩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