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保粮食安全,国家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农产品价格上涨,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1)玉米供应偏紧,玉米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截止8月4日,玉米收购均价已经达到2218元,较2019年年底的1833元/吨上涨21%,且有进一步上行之势,预计2021年玉米供需紧张格局或进一步加剧,玉米价格或进一步上涨;2)小麦和稻谷价格在玉米价格上涨带动下也出现上涨,3)中美冲突以及全球疫情使得国内粮食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高标准农田以及高效节水灌溉农田建设有望加速。根据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我们认为通过现代农业技术改造农田以提升农田生产效率是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2017年底国家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5.6亿亩,2018-2020年年均新增8000万亩,预计2020年将实现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按照国家规划2022年将达到10亿亩,预计2021-2022年每年增加1亿亩,较8000万亩增加25%。高标准农田亩均投资约1500元,仅此一项每年的市场规模就高达1500亿。
2、公司作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业务领域绝对龙头,订单加速增长,预计三季度业绩迎拐点
公司业务已从节水灌溉,延展至智慧水务、污水处理、安全供水、水生态修复等领域,集区域生态规划、设计,项目施工建设、产品供应、智能化项目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方案集成解决商。公司产业链优势显著,且近年来通过与各地水务公司以及水投公司的合作初步完成了全国市场布局,在国家加大农业农村投资的背景下,公司订单持续快速增长。截止目前,公司2020年新增订单23亿元,已经超过去年全年2亿元。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公司施工受到影响,收入和利润增速受损。预计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消除,公司业绩有望在三季度迎来拐点,且有望持续高增长。
3、收购慧图科技股权,布局水利信息化,推动公司业务模式升级
慧图科技是我国领先的水利信息化企业,2019年收入2.37亿,公司目前已经持有绘图科技近30%股权,公司公告称未来将进一步增持至50%以上。通过收购慧图科技,将显著提升公司在水利信息化领域的实力,并与公司原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推动公司整体业务模式升级,有助于公司更有效的订单获取,并有望通过信息化能力的嫁接提升公司盈利水平。
给予“买入”评级
考虑到当前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预计国家未来将加大对农田领域的投资力度,我们上调公司未来订单预期从而将公司2020-2022年收入由27.30/33.95/41.13亿上调至27.84/37.17/48.27亿,同比增长率达到28.56%/33.48%/29.87%,归母净利润由1.81/2.45/3.31亿上调至2.03/3.05/4.48亿,同比增长率为56.96%/49.91%/47.14%,对应PE仅20倍、13倍和9倍,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政策变更;公司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外来竞争者进入
1. 国家保粮食安全战略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
1.1. 玉米价格大涨,或带动小麦稻谷价格上行
玉米供应偏紧,玉米价格持续快速上涨。经过多年的去库存,玉米整体供应已经偏紧,今年以来,玉米价格持续快速上涨,截止8月4日,玉米收购均价已经达到2218元,较2019年年底的1833元/吨上涨21%。
预计2021年玉米供需紧张格局或进一步加剧,玉米价格或进一步上涨。根据测算,受生猪养殖产业恢复带动饲料用玉米需求提升,2020/2021年度,玉米供需缺口或进一步放大,预计将超过4000万吨。
受玉米价格上涨以及最低收购价上调等因素影响,小麦和稻谷价格或上涨。从小麦和稻谷的自身供需格局来看,均较为充裕,库存也较高,不存在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但在玉米价格大涨的条件下,部分饲料用玉米或由小麦或稻谷替代,从而使得稻麦价格出现跟涨;叠加2020年稻谷最低收购价上调(籼稻价格上调0.01元/斤);稻麦价格近期均出现不同程度上涨。8月4月粳稻价格2952.5元/吨,较2019年年底2590元/吨涨14%;8月4日小麦价格2379元/吨,相对于6月11日2293元/吨的价格上涨了3.75%。我们预计,若玉米价格后续进一步上涨,稻麦价格或继续上行。
1.2. 在中美冲突和全球疫情的背景下,我国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
我国国内粮食供需基本处于紧平衡状态,但是在结构上供需并不匹配。我国劳动力资源丰富,但土地资源短缺,造成我国水产、畜牧、园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强而粮食、大宗农产品等土地密集型产品竞争力弱。2019年,我国大豆对外依存度为87.61% ,2017年大麦进口依存度84.75%。
我们认为:中美冲突以及全球疫情使得国内粮食安全重要性进一步凸显。
1)首先,美国是中国农产品进口的重要来源国,若中美冲突持续,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或存在不确定性。
2)全球虫害蔓延,以及水旱灾害或导致粮食减产。非洲蝗虫、草地贪夜蛾、以及爆发的水旱灾害,或导致粮食生产受到影响。
3)新冠疫情蔓延,进口或受到影响。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蔓延,一方面会对农业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另一方面出于疫情防控需要,国内对国外农产品进口监管或趋严,也将影响国内农产品进口。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我国是个人口众多的大国,解决好吃饭问题始终是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调研时再次强调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1.3. 农田基础建设构成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有望加快推进
早在2015年,中国干部学习网微信公众号“学习中国”就推出“《习近平与“十三五”十四大战略》系列文章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篇”。文章提出:“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提高粮食产能,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
我们认为,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对耕地进行建设和改造,以提升耕地的产出效率,构成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重要内容。
1、高效节水农田建设
近年来,国家大力推动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尤其是节水农业的建设。2010年,国家发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拉开我国农田水利大发展的序幕。
建设面积方面,根据国家农业节水纲要(2012-2020)的规划,到2020年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新增节水灌溉工程面积3亿亩,其中新增高效节水灌溉工程面积1.5亿亩以上。“十三五”期间,国家将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较“十二五”期间新增5000万亩量翻一倍。
2、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3月16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由国务院批复通过,自2013年3月16日起施行。该规划要求到2020年,改造中低产田、建设高标准农田4亿亩,其中通过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投入完成3.4亿亩,通过统筹和整合农业、水利等相关部门财政性资金完成0.6亿亩;亩均粮食生产能力比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前提高100公斤以上。
2018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提出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耕地质量保护和提升行动,到2022年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4亿亩,耕地质量平均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
根据农业部的数据,截止2017年,我国已经完成5.6亿亩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亩均节水节电率分别可达24.3%和30.8%,化肥农药的施用量可分别减少13.8%和19.1%。高标准农田项目实施后,平均每亩可带动农民增收近500元,提升率为56.4%;项目区平均每亩地块增值231.1元,提升率为48.1%。
2018-2020年我国高标准农田新增面积均超过8000万亩,并将完成2020年合计8亿亩的建设目标。
2020年来看,截至6月底,全国已建成高标准农田面积4338.5万亩,占年度8000万亩任务量的54.2%,2020年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完成过半。在资金保障上,农业农村部积极商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加快落实农田建设2020年中央补助资金。目前,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两个渠道已全部下达2020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867亿元,比上年增加7.8亿元。
我们预计2020年可以顺利实现8亿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的目标,若2022年顺利实现10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建设,还需要每年增加约1亿亩的建设面积,较2018-2020年约8000万亩的增量再提升25%左右。
根据2013年初步估算,高标准农田建设每亩所需投资为1000~2000元,平均为1500元/亩。照此计算,2021-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带来的市场规模就高达1500亿元/年。
2. 公司是我国高效节水灌溉工程业务领域绝对龙头,订单和业绩将加速释放
2.1. 行业龙头,竞争优势突出!
公司创建于 1999 年,专业从事节水灌溉装备制造和工程设计施工的上市公司,发展至今业务已从节水灌溉,延展至智慧水务、污水处理、安全供水、水生态修复等领域,集区域生态规划、设计,项目施工建设、产品供应、智能化项目运营服务为一体的系统方案集成解决商。
我们认为公司依托产品品质、产业链运作能力、渠道建设能力、运维能力以及融资能力形成的综合竞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在产品品质方面,主要体现在滴灌管(带)的耐用性,以及滴头的抗堵塞能力,灌溉的均匀性,节水效果等。目前,产品品质方面不具备技术壁垒,加上下游客户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具有较大差异性,因此,产品品质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竞争力,但不构成竞争壁垒。
大禹节水生产工艺先进,产品线齐全,产品品质优于同行,产品竞争力较强!大禹节水在节水灌溉领域拥有多项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大幅领先于国内其他企业。
在产业链运作方面,是指公司能够提供从设计、到材料生产、再到施工以及后期运维的一整条链的服务能力。产业链的运作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公司在拿单时的竞争力,而且能够有效提升公司的盈利能力。
大禹节水收购杭州设计院之后,已经形成了从原材料生产、工程设计和工程建设于一体的全产业链运作,产业协同效应明显,工程经验丰富!
在渠道建设方面,农田节水行业所获取的订单主要来源于地方政府,工程也是建设在各地农田,完善而有效的渠道建设不仅是市场开拓的要求,而且也对于后期的运维以及未来进行农资平台的搭建具有重要的意义。公司当前已经完成了全国性的分子公司布局,并且与多省的地方水务平台和金控平台形成了合作关系,为公司后续在当地获取订单打下基础。
运维能力方面,是指在工程建设完成之后,在使用期间能够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维修保养等一系列的后期服务。运维能力能够提升用户的使用体验,提升工程的利用效果,能够有效提升公司拿单时的竞争力。
在运维经验方面,公司已经拥有云南恨虎坝项目的两年的运营周期,云南元谋项目也已经进入运营阶段!
融资能力方面,工作作为行业龙头,上市公司,融资能力会显著高于同行。
2.2. 全国布局已成,强化与地方水务平台合作,公司订单和业绩均大幅增长!
由于我国节水灌溉行业的业务以政府项目为主,有赖于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尤其是在传统的招投标模式下,本地的企业更加具有优势,因此,我国节水灌溉企业大都偏安一隅,立足本地化经营。
2017年下半年以来,公司采取新的业务拓展模式:与区域性的国有背景水务公司合作,充分利用合作方的资源优势和大禹节水的产业优势,形成业务协同!
与国泰节水合作,深耕京津冀市场。
2017年11月,公司通过竞拍取得北京国泰节水发展股份有限公司19%的股权,竞拍成交价1951万元人民币。竞拍之后,公司成为国泰节水第二大股东。
北京国泰节水发展股份有限公司系水利部综合开发管理中心下属的北京国泰新华实业有限公司、中国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与京津冀三家水务投资主体等核心股东联合其他节水技术企业于 2015 年在北京组建成立,其主要大股东均为国有企业。
可以看到国泰节水的股东背景实力雄厚,通过与国泰节水的合作,一方面可以协助国泰节水拓展业务领域,使其在产品设计、工程施工特别是农业节水、污水治理等领域的业务得到快速扩张;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公司可以充分借助国泰节水核心股东的融资能力、以及其在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加大京津冀业务的开拓。
此外,公司在逐步加大与各类水务投资公司、地方金控平台、科研院所等机构的合作,以整合行业资源,实现业务协同,促进公司业务发展。
公司业务的主体依然是农田的水利建设,近年来相继获得了农村供水和污水处理领域的PPP大单,如2017年获取的山东邹城5.3亿订单;2018年获取的天津武清约16亿订单;并在2018年获得利通14亿元PPP订单。我们剔除掉这类大PPP订单的影响,重点关注公司在农田建设领域的订单,可以看到,公司在2017年之前,订单持续稳定增加;2018年受国家金融政策收紧的影响订单出现大幅下滑,2019年之后再度迎来快速增长阶段。
根据wind信息,大禹节水2020年内新增订单23.04亿元,超过去年全年订单金额近2亿元。我们保守假设未来4.5个月时间再获取10亿订单,全年订单可达到33亿元,较去年同比增速超过50%。其中,新增EPC订单11.69亿元,占比50.74%;PPP订单(含作为联合体牵头人和成员)5.39亿元,占比23.40%;EPC+O订单3.47亿元,占比15.06%;信息化订单2.91亿元,占比12.63%;设计订单1.40亿元,占比6.07%;其他订单1.65亿元,占比7.16%。
其中,8月13日,公司公告公司全资子公司甘肃大禹节水集团水利水电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标1.5亿元上蔡县2020年12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此次项目中标是公司近年来相继在新疆、贵州、内蒙古、河北等地取得规模订单之后在河南省的又一突破性进展。同时,在多项农村水利行业政策的扶持下,公司凭借着全国布局优势、全产业链优势等因素,目前新签订单和在手订单都比较充裕。
近年来,大禹节水结合各地的市场情况和运营经验,发展出了不同的项目运营模式,为多个项目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
大禹节水将原先的EPC模式进一步拓展为EPC+O、EPC+M模式,为高标准农田、现代化灌区项目提供规划设计、采购、生产制造、工程施工、运维服务等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目前,该模式已开始在多地项目中被广泛复制。2020年以来,该公司在甘肃玉门和河北怀来先后斩获EPC+O订单3.47亿元。
在新疆沙雅县渭干河灌区农业高效节水增收试点项目,大禹节水大胆尝试了第三方委托运营,创建了施工+运营的“沙雅模式”;在宁夏利通区现代化生态灌区建设项目中探索出了社会资本参与+水权交易的“利通模式”;2014年,公司主导推动了农田水利领域首个成功引入社会资本投资的云南陆良项目并丰富完善为“元谋模式”,作为引入社会资本共同投资建设并承担特许经营运维服务的BOT模式,该模式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尤其是西南区域澄江、祥云、弥渡、弥勒等地推广复制。
从公司收入和利润来看,2017-2019年,公司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利润也持续走高。2020年一季度,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公司施工受到影响,导致收入和利润同比大幅下滑。我们预计三季度,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减弱和消除,预计在公司订单高增长的驱动之下,公司收入和业绩有望迎来大拐点,高速增长。
3. 收购慧图科技股权,布局水利信息化,推动公司业务模式升级
2019年12月,公司与北京慧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确认将通过包括但不限于公司向北京慧图增资、公司收购北京慧图股东持有股份或其他合法的方式,实现最终公司控制并持有北京慧图51%以上股份。双方共同为北京慧图的业务发展赋能,以推动北京慧图业务发展。公司为北京慧图的发展提供全面的资金和市场支持,公司的农业水利、安全饮水、环保工程及运营项目中涉及的信息化、智慧软硬件业务应全部由北京慧图承接。将共同努力推动北京慧图实现证券化,包括但不限于独立在境内或境外证券交易场所上市以及其他合法合规的证券化途径。
2019年4月,公司与北京慧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合作协议,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拟以其持有云南大禹智慧水务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杭州大禹慧水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权、云南大禹节水有限公司100%股权、北京乐水新源智能水务科技有限责任公司51%股权对北京慧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并认购其新发行股份9787万股,同时受让慧图科技股东北京智慧宏图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廖华轩、崔静持有的目标公司1200万股股份。本次增资和股权受让完成后,大禹节水预计合计持有慧图科技53.41%的股份,绘图科技将成为大禹节水的控股子公司。
2020年6月,公司发布对外投资暨增资北京慧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告,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其持有的云南大禹节水有限公司100%股权对北京慧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增资并认购其新发行股份4321.28万股。本次增资后,公司通过直接和间接通过新余泓晟合计持有慧图科技4621.28万股,占比29.49%。
慧图科技是国内水行业信息化的专业龙头公司,依托云应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专注于为水行业客户提供透彻感知、全面物联、整合共享、智能应用等智慧水利服务。大力发展“移动互联网+智慧水务”的核心能力和产业布局,业务领域已涵盖智能节水灌溉、农村人饮安全、河(湖)长制、水库安全、水及旱灾害防御、水资源管理、山洪灾害等相关业务领域,具有智慧水务行业软件研发与销售、系统集成以及技术服务的全产业整合能力和竞争优势。2019年,2019年度实现营业收入2.37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5万元,其中计提信用减值损失1346万元、计提资产减值损失8653万元。
收购慧图科技将显著提升公司在水务信息化领域的实力,并与公司原有业务形成有效协同,推动公司整体业务体系升级,有助于公司更有效的订单获取,并有望通过信息化能力的嫁接提升公司未来盈利能力。
根据公司公告,2019年公司整个农水信息化和项目运营服务的收入仅4925万元,但毛利率高达45.69%,显著高于公司其他业务板块。但截至目前,公司今年已经获取信息化订单2.91亿,预计未来公司在信息化业务方面的收入和利润有望持续快速增长。
4.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
考虑到当前粮食安全重要性凸显,预计未来农田投资力度将加大,因此我们上调公司未来订单预期从而将公司收入由27.30/33.95/41.13亿上调至27.84/37.17/48.27亿,同比增长率达到28.56%/33.48%/29.87%,归母净利润由1.81/2.45/3.31亿上调至2.03/3.05/4.48亿,同比增长率为56.96%/49.91%/47.14%,对应PE仅20倍、13倍和9倍,继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国家政策变更;公司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外来竞争者进入。
1)国家政策变更。目前国家粮食安全战略重视度高,并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若国家政策发生变化,或将对公司未来的发展产生影响。
2)公司订单落地不及预期。公司订单的施行会受到国家金融政策、地方政府政策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响,若受到不利冲击,或将影响公司订单落地速度。
3)外来竞争者进入。若其他类型环保或工程类企业进入这个领域,或将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对公司收入和利润产生影响。
注:文中报告节选自天风证券研究所已公开发布研究报告,具体报告内容及相关风险提示等详见完整版报告。
证券研究报告
《大禹节水(300021.SZ):保粮食安全将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公司下半年迎业绩拐点!》
对外发布时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