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2020年第十八届发审委第166次会议、科创板上市委第105次、第106次审议会议,以及创业板上市委第49次审议会议,在同一天召开,合计审核13家拟IPO企业,创下年内单日上会数量新高,最终13家企业全部通过。当天过会的4家创业板企业中,广州迈普再生医学比较独特,其2017年、2018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677.86万元和-294.89万元,2019年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31万元,是首家选择创业板标准二过会的企业。
迈普医学2008年9月2日成立,是一家致力于结合人工合成材料特性,利用先进制造技术开发高性能植入医疗器械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公司是国内神经外科领域唯一同时拥有人工硬脑(脊)膜补片、颅颌面修补产品、可吸收止血纱等植入医疗器械产品的企业,覆盖开颅手术所需要的关键植入医疗器械。
据悉,目前颅骨修补术市场主流的修补材料为金属钛网,而迈普医学的产品赛卢采用的是PEEK材料,生物相容性良好,可与自体颅骨融合,适应自身颅骨的生长变化。公司创始人为袁玉宇博士。除了睿康、睿膜、赛卢等神经外科产品外,迈普医学还研发了定制式矫治器“皓美”等口腔科产品,可吸收功能性创面修复补片“百替”等其他外科产品,以及生物3D打印机“莱普”等,进一步丰富产品线。
自7月13日注册制审核以来,创业板至今已经上会了141家IPO企业,140家过会,仅1家被否,通过率99.2%。140家过会企业中,除了迈普医学外,其余139家都选择了标准一。
如果按照创业板的申报标准一:最近两年净利润均为正,且累计净利润不低于人民币5000万元,迈普医学不满足。公司此次选择的是标准二: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1亿元。迈普医学2019年营业收入为11324万元。
今年6月12日,创业板注册制上市标准发布,总结起来就是“3+2”。
其中的“3”针对一般企业,除了上述标准一和二外,标准三: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且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人民币3亿元。
另外的“2”则针对红筹和表决权差异企业,红筹企业除了有“营业收入快速增长”要求外,其他与表决权差异企业条件相同:
标准四: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100亿元,且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
标准五:预计市值不低于人民币50亿元,最近一年净利润为正且营业收入不低于5亿元。
业内人士认为,和科创板一样,未来大部分拟创业板上市一般企业会选择标准一,毕竟两年5000万元净利润,淡化了增长率要求,并且绝对数额不高,很多企业能达到。而标准二只要最近一年利润为正,意味着报告期前两年可以亏损,最近一年盈利没有具体门槛要求,但营业收入必须有一定规模且预计市值不低于10个亿,利于前期需要大量研发投入的科技型企业上市。预计市值是按发行后股本和发行价计算的公司市值。那么这家创业板首吃螃蟹公司发行和上市后估值如何,人们拭目以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