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对外开放程度怎么衡量(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是如何构建的?)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是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和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的基础,也是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将高质量发展理念落实到具体经济实践活动中的有效工具。

 

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并结合我国经济实际情况,从经济活力、经济稳定、创新驱动、民生改善和生态质量五个维度选取22个二级指标,利用熵权法对我国30个省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并根据测算结果对各省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排名。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的构建

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是进行区域差异分析和实证分析的前提和基础。根据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从五个维度选取22个具体指标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且各维度具体指标的选择都遵循全面、科学以及可行性的原则,并利用熵权法对各项指标进行赋权和计算综合得分。

 

1.指标选取原则

全面性原则:经济高质量发展不同于经济增长,其涉及到经济、社会和生态各方面。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时,不仅要将经济、社会、生态方面都纳入到指标体系中,而且针对经济、社会、生态方面选取代表性指标时,也要尽可能全面反映各维度的情况。

科学性原则: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原则是要具有科学性。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丰富内涵,选取指标要符合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能够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客观真实反映;另一方面,所涉及的经济、社会、生态方面的指标要具有关联性,这样才能构建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

 

可行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是指要选取可量化、能比较、可处理的指标来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有些指标理论上看十分有价值,但在实际操作中缺少数据或无法量化。因此,各指标选取必须是数据可得、能定量处理、具有可比性。

2.指标选取与解释

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要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方面的协调发展,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在经济维度上,高质量发展应该是充满活力、拥有动力、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不仅是经济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还包括经济发展动能的转换,让创新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社会维度上,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要人民真实享有发展成果,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充分体现公平,不断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最后,生态维度上,高质量发展应该充分体现绿色发展理念,经济和生态协同发展,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基于此,从经济活力、经济稳定、创新驱动、民生改善和生态质量五个维度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其中,经济拥有活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经济稳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创新是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民生改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结果体现,生态质量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可持续的重要部分,资源环境的状况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有直接影响。

 

从以上五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全面考察经济高质量发展各个维度,实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合理评价。各指标解释如下:

(1)经济活力维度。经济活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基础,是经济发展的能力和潜力的体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经济充满活力的持续发展,它不仅表现在外在经济增长的活力,而且要对内确保经济结构合理和经济效率提升,对外确保全面高质量的开放。

产出水平的增长活力,可直接用人均GDP和GDP增速衡量。第三产业占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产业结构的变动,第三产业占比越高,说明我国产业结构越合理,经济发展就有活力。

 

城镇化水平不仅是我国经济发展程度体现,也是经济发展的内需动力,城镇化水平越高,经济发展就越有活力。对外开放是经济持续发展有效途径,用贸易依存度来衡量我国对外开放程度。

(2)经济稳定维度。经济稳定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充分就业、物价稳定程度、经济波动大小都会对经济发展稳定造成影响。经济稳定运行是要求经济增长幅度不能过大波动,生产价格和消费价格相对稳定,能够实现充分就业。

 

用经济波动率来衡量我国经济发展波动情况,经济波动率越大说明经济运行越不平稳。物价稳定分别用消费者物价指数和生产者物价指数衡量,一般消费者价格指数越高经济运行中容易出现通货膨胀,不利于经济稳定运行。

生产者物价指数是价格指数在生产领域变动情况的体现,一般而言,生产者物价指数越高对经济稳定发展越不利。衡量经济稳定一个必不可缺的条件是充分就业,用失业率来衡量我国就业情况,失业率越高说明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越没有实现充分就业。

(3)创新驱动维度。创新是驱动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经济高质量发展是要实现发展动能转换、创新驱动的高效率发展。分别从研发投入和产出两个方面选择四个具体指标来衡量创新驱动。其中研发经费投入和研发人员投入是研发投入的体现。

 

研发经费投入是高新技术创新的重要资金来源,能直接体现出各地区对高新技术创新的重视程度,研发经费投入越多,地区技术创新能力也就越强。研发人员数量也是体现创新投入的重要指标,研发人员投入数量与创新能力呈正相关性。

专利授权数和技术市场成交额是创新产出的体现。专利授权数是创新能力的直接体现,技术市场成交额则是技术产品实现从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要素的重要体现。

(4)民生改善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是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真实享有发展成果的发展。因此选取消费结构、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每万人拥有医疗机构病床数和城乡人均收入比值四个指标,分别衡量人民生活情况、教育需求满足程度、医疗需求满足程度、以及收入差距情况。

 

消费结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体现,合理的消费结构表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财政性教育经费占比体现政府对教育的支持和重视程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越多表明政府越重视发展教育,会有更多人民有机会得到更好的教育。

同样每万人医疗机构病床数反映政府满足人民对医疗的需求情况。城乡人均收入比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收入分配公平程度,是一个逆向指标,指标越大说明收入差距越大,越不利于实现收入分配公平,人民生活质量也会降低。

(5)生态质量维度。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是生态环境可持续的发展。生态质量提升要体现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污染、保护生态环境各个方面。在指标选取时分别从能源消耗、污染程度和绿色环保三方面衡量生态质量。

 

单位GDP能耗是能源利用率的重要体现,单位GDP能耗越高,能源利用率越低,越不利于生态质量提升。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是衡量污染程度的重要指标,单位GDP污染物排放量越大,说明污染程度越严重,也越不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污水处理率、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是从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两个方面衡量绿色环保状况,这些指标对生态质量产生正向影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