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个人对经济学的理解来看,经济学主要是解决生产力增加的问题,而在人数相对固定的情况下,提升总体经济就需要提升人均生产力,而生产力的提升无非是增加工作效率。在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他提到工作效率的提升来自于社会协作的大分工,而这种大分工的深化程度就是生产力的提升高度,但是如何来深化分工,我们需要从分工的源头来谈起。
我们一定要知道,是“交易”或者是“贸易”又或者称为“交换”使分工称为可能,试想一下,如果你是一个制造电脑的工人,如果不能交易,你的电脑无法为你提供事物,那么你也就不会花费在电脑制造工作中,而是去老老实实的做一个农民或者是野人,去山上摘果子吃。所以,交易是促进社会化大分工的关键部分,这里的交易不仅包括一定区域内部的交易,也包括区域之间的交易。而交易的成本是影响交易效率的关键因素,也可以说是有效交易的成本,其中最本质的部分是信息的传递以及实物的交换两大部分。信息的传递不仅要求速度,还需要保证一定的质量与可靠性,实物的交换同样也面临着时间与空间的问题。
由于交易品种与地理环境的复杂性,不管是在实物交换还是信息传递过程中,我们都离不开一个普遍被认可的中间介质,它就是货币。本文将介绍封闭环境中的货币市场是如何运行的,想必对提升对货币的认识会有所助益。
1 货币市场需求
货币是交易的中介,是一种支付手段的资产,它是以某种公信力来确保货币的可靠性,从而能够或者广大民众的认可,从而称作“货币”。要知道,其实货币并不一定非得要是某种具体的实物,甚至是虚拟的货币也可以作为支付手段,比如说比特币。目前一般意义上所说的货币是指由国家作为信任主体发行的货币,比如说人民币,美元等。
那为什么人们要持有货币呢?主要是有三个层次的要求,第一个是交易要求,这是最主要的要求,因为人们需要交换自己的劳动成果,需要一个具有普遍价值的中介来充当交易媒介;第二个是预防要求,有时候也称为储蓄要求,因为货币相对于单一物品来说,其价值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而可以作为一种预防方式;最后一种是投机要求,它与货币以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是有关系的,人们除了想要自己的资产保值之外,还希望自己的资产能够增值,这时候就产生了投机要求。
当总收入增加的时候,人们的消费与投资的货币需求会增加,当物价水平上升的时候,人们的消费与投资的货币需求会增加。所以,货币需求(Money Demond MD)很大程度上受到总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由于价格水平的变化,所以实际的货币需求为MD/P。与此同时,名义利率的变化也会影响货币的投机要求,当名义利率上升,投机需求将会降低。综上,总收入和名义利率是影响实际货币需求量的主要因素:
MD/P=L(Y,i)=b0+b1*Y+(-b2)*i
其中,b0表示的是总收入和名义利率之外的因素对实际货币需求的影响,而b1、b2代表的是总收入以及名义利率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关系。见下图:
一句话可以概况,实际货币需求与利率成反比,与实际收入成正比。
2 货币市场供给
一般来说,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关于中央银行,以后有机会会介绍其发展由来以及功能)来决定的,通过其货币政策如准备金制度、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调整贴现率等来调节市场中的货币供给量。实际上来说,央行也并非是无所不能的,其决策也是要受很多其他因素的影响,但是至少,这种决策的结果是通过货币政策来实现的,所以根据货币政策来决定其货币供给还是有一定的合理性存在。
一般来说,当货币的供给与需求达到一致的时候,我们称为达到了货币均衡,但是这种均衡也并非一成不变的,而是不断变化的,但是不管如何变化,货币市场总是会自我修正以达到平衡,因为这里面存在着获利的机会,只要存在不均衡状态,人们就可以通过这种不均衡来投机,反过来,这种投机行为会促使货币市场回归平衡。
所以,一般来说我们认为货币供给(Money Supply MS)等于货币供给(MD):
MS/P=MD/P=L(Y,i)=b0+b1*Y+(-b2)*i
该等式又被称为LM关系,其中,L代表货币供给,M代表货币需求。
3 LM曲线
前面给出的都是名义利率,为了将其与IS曲线联系起来,这里将其改成实际利率r:
MD/P=L(Y,i)=L(Y,(r+E(π)))
同样地,实际利率与名义利率对货币供给与需求的影响方向是一致的。由下图,我们可以构建出LM曲线。
在货币供给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实际利率r1、r2水平下,货币需求L1、L2曲线的均衡点分别为A1、A2,对应到右边的图上,就可以得到LM曲线。也就是说,在均衡条件下,货币市场中的利率与产出之间的关系为LM曲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