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生物经济概念股分析(生物企业上市有望获扶持)

为推动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生物医药、生物育种、生物材料、生物能源等产业,国家发改委5月10日印发《“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下称《规划》)。

《规划》明确了生物经济4大重点发展领域:一是面向人民生命健康的生物医药,二是面向农业现代化的生物农业,三是面向绿色低碳的生物质替代应用,四是加强国家生物安全风险防控和治理体系建设。

“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生物经济产业多年以来持续稳健发展。”海南博鳌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邓之东预计,未来生物经济的产业规模可达到40万亿元,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二级市场上,5月10日,A股三大股指低开高走,指数午后震荡走强,截至收盘,上证指数涨1.06%,深证成指涨1.37%,创业板指涨2.17%。两市全天成交额共计8469亿元,3703家上涨,其中124只个股涨停。

其中,化学原料药概念涨2.4%,医药概念涨1.12%,生物安全概念涨1.51%,创新药概念涨0.94%,大农业概念上涨3.01%,食品概念上涨2.9%,人造肉概念上涨2.63%。

相关个股方面,新华制药、精华制药、奥翔药业、山河药辅、威尔药业、罗欣药业等多只个股收获涨停。

 

这些板块有望受益

 

当前,生命科学基础前沿研究持续活跃,生物技术革命浪潮席卷全球并加速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为人类应对生命健康、气候变化、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重大挑战提供了崭新的解决方案。

据悉,《规划》部署了生物经济发展5方面重点任务:一是大力夯实生物经济创新基础,二是培育壮大生物经济支柱产业,三是积极推进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四是加快建设生物安全保障体系,五是努力优化生物领域政策环境。

同时,《规划》提出了创新能力提升、生物医药技术惠民、现代种业提升、生物能源环保产业示范、生物技术与信息技术融合应用、生物资源保藏开发、生物经济先导区建设7项重大工程。

“生物技术研究及应用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指标,生物技术被认为是第六次科技革命的核心代表,许多国家开始从战略层面对生物经济大力支持。”邓之东告诉本报记者。

对于发展生物经济的必要性,邓之东表示,“从此次疫情便可‘见微知著’,生物疫苗、生物细胞、生物分子特效药、生物核酸抗原检测等在疫情防控中大显神威。”

整体来看,生物经济涵盖生物医药、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环保等众多领域,是具有创新活力、涉及面广、影响深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规模将是信息经济的10倍以上。

无锡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吴琦告诉记者,生物经济处于全球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高端,是国际竞争的制高点之一,加快发展生物经济是顺应全球产业发展趋势、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选择。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生物经济的技术、人才和基础是高技术领域中差距最小的,而且生物资源丰富,生物经济是我国最有希望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领域,因此,生物经济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引擎。生物经济在直接服务人民群众衣、食、美、安的现实需求的同时,也将极大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助于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物经济有非常好的商业价值,一旦成长起来会是非常迅速的。”金融分析人士罗攀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

以生物医药为例,据罗攀分析,我国未来有望成为最大的医疗消费国。“因此,在生物医药这一块,如果不能实现突破,而由西方国家始终占据产业高地的话,那么我们将会为此付出巨大代价。”

有券商研究机构指出,生物经济具有科技含量高、市场大、壁垒高和利润丰厚等特点,蕴藏着巨大的经济、社会潜能。目前颇为看好的产业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生物制药、生物基材料和化学品、生物农业和未来食品等领域。

 

加强生物企业上市培育

 

“近年来,生物领域成为投资热点,科创板上市企业中生物企业占比达三分之一,‘十三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企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约8%。”5月10日,国家发改委高技术司副司长王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但王翔同时指出,中国生物经济创新发展还面临原始创新能力较为薄弱等挑战。

为提升生物经济创新能力,《规划》从加快提升生物技术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竞争力强的创新主体、优化创新发展区域布局、深化生物经济创新合作4个方面进行部署。

《规划》还提出,要加强生物企业上市培育,进一步加大对生物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上市的支持力度,吸引优质生物企业 在主板和科创板上市。鼓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中小生物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

吴琦对记者表示,生物企业作为高技术产业,短期内投入大且较难实现稳定的盈利,在我国银行等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体系下融资难度较大,因此,资本市场是支撑生物企业发展的重要融资平台。主板、科创板等多层次资本市场可以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生物企业的差异化融资需求,拓宽企业的融资渠道,缓解企业的融资难题,同时上市也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企业的知名度和企业形象,促进企业的规范健康发展。对于A股市场来说,生物企业上市后,投资者将迎来更多优质投资标的,促进科技与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互动。

“加强生物企业金融支持和上市培育,为生物科技企业开辟融资渠道,充实企业发展资金,吸引各类股权投资资金、新兴产业投资资金投资生物经济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高效便捷的退出渠道。”邓之东称。

据其介绍,生物科技企业研发周期长,投资规模大,运营成本高,尤其生物创新原研药的研发过程极其艰难,存在着“三十效应”,即:研发耗时10年以上,投入超过10亿美元,成功率不足1/10。

“生物科技类企业上市,在得到金融支持的同时,也将促进资本市场的持续稳健发展。”邓之东认为,更多生物科技企业上市,将促进产业创新发展,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也能丰富A股上市企业品类,有利于吸引更多股权投资等长期产业投资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壮大中长期投资者规模。

邓之东预计,“未来生物经济的产业规模可达到40万亿元,将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成为经济发展新动能。”

据悉,《规划》提出了生物经济发展阶段目标:

到2025年,生物经济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总量规模迈上新台阶,科技综合实力得到新提升,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新跨越,生物安全保障能力达到新水平,政策环境开创新局面。

到2035年,按照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我国生物经济综合实力稳居国际前列,基本形成技术水平领先、产业实力雄厚、融合应用广泛、资源保障有力、安全风险可控、制度体系完备的发展新局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