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财务监督职能的主要内容(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的应对措施)

企业应统筹设计“大监督”体制机制,构建“全面监督、专责监督及业务监督”相互促进、相互协同的监督体系(见图1)。在“大监督”体系下,通过科学界定财务监督职能,有效发挥财务监督的特点和优势,确保财务监督与其他监督有机整合,形成权责划分明晰、运行规范有序、监督有据有力的财务监督机制。

 

财务监督应首先抓住关键领域的关键问题,特别是在供应商管理、采购、外委外协、资产管理、合同管理、资金收支等重点业务领域和重点业务环节方面,全面识别风险,做好分层分段财务监督管理。

1.加强供应商准入环节监督。企业应加强对供应商准入的审核,明确审核关键要点,规范审核流程,重点对供应商财务及经营状况、资信情况等方面进行审核;加强对供应商的绩效评价管理,重点加强对产品价格进行审核,将供应商绩效评价结果与财务付款形成联动机制,增强供应商管理过程控制。

2.加强采购及外委管理环节监督。企业应根据采购及外委预算合理安排资金,严控无计划、超计划采购和付款:监督采购询价机制的有效运行,加强对独家采购方式的控制;制定外委加工目标指导价格,作为审核依据;加强采购及外委入账流程监督,重点审核采购及外委申请数量、价格与合同约定的一致性;加强采购及外委付款监督,严格审核合同、发票、结算凭证、订购单、入库单等信息,明确审核标准;关注采购计划、采购合同、采购实物、采购付款之间的有效街接,厘清财务监督的边界,有效发挥监督效能。

3.加强资产管理环节监督。财务人员要认真落实资产管理监督责任,重点加强对存货及固定资产监督,不虚增资产、高估收益:加强存货确认、周转使用、实物盘点、减值计提、核销处置等全流程账务监督,通过定期盘点、抽盘确认、计划核对等方式合理掌握存货现状;加强固定资产确认、出租使用、实物盘点、减值计提、资产核销等全流程财务监督,通过经济性分析、合同审核、抽盘确认等方式如实掌握固定资产质量,准确反映固定资产状况。

4.加强合同管理环节监督。企业应加强合同履行财务监督力度,提高财务人员对合同审核重要性的认识,制定审核标准,重点关注合同流程的合规性、资金风险及税务风险。在合同签订阶段,重点审核合同价格、合同额度、收付款时限、收付款方式等内容;其中加强对合同签订时价格的审核,充分发挥价格管理委员会的决策、监控作用;在合同执行阶段,加强合同付款监督,严格按照资金预算安排,重点对付款条件、付款金额、付款时点等要素进行审核;在合同验收阶段,严格审核合同交付验收资料,防止产生虚假合同。

5.加强资金收支环节监督。企业应抓住资金收支这一关键要素,严格执行资金预算和审批制度,重点监督大额、高频次、敏感性资金支出,关注资金流向,重点排查是否存在预算外、资金计划外甚至账簿外资金支出,预算内支出要严格审核合同付款条件,制定关键风险控制点。同时加强对资金管理制度、岗位资格、账务处理、清查清收等方面的监督,强化资金风险防范意识,筑牢资金支付环节财务监督防线。

来源:强化企业财务监督的应对措施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