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实证分析(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历时4年研发的一款法律实证分析平台正式上线,多位法学专家认为:在国内法律实证分析智能应用领域,这一平台具有推广价值和应用前景。

5月23日,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平台上线新闻发布会暨大数据时代的法律实证分析高层论坛在京举行,这一由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产学研基地——广东博维创远科技有限公司投资研发的国内法律实证分析智能应用产品正式运行。

澎湃新闻注意到,这一平台系由资深法学教授、实务法律专家和人工智能科技人员组成,专注于法律与科技的深度融合,基于司法大数据分析、法律知识图谱、自然语言处理等人工智能技术,自主研发的法律实证分析产品。

据介绍,目前该平台拥有1.16亿的海量司法大数据,不仅能够快速采集、实时更新,而且还可自动剔除错误、冗余的数据。同时,用户还可自由接入自有数据,实现研究或分析的“个性化”。

“在平台上,用户可以根据需要设定研究或分析维度,只要点击任一关键词(包括自定义),数据便可智能整理、快速归类。”小包公智能法律平台创始人、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主任王燕玲表示,该平台可以自动计算和分析数据,而无需用户掌握统计学、数学知识,“相对于以往无法验证数据以及用户自己写作分析报告和手动绘制图表的法学实证分析,不仅可以提供快速的数据校验和一键追溯数据源,而且可以自动生成内容丰富的分析报告和直观多样的可视化图表”。

此外,在平台上,用户还可以就同一研究课题进行多人协作,同步完成数据分析和研究或分析报告。

值得一提的是,受华南师范大学人工智能法律应用研究中心委托,这一平台还邀请了中国刑法学泰斗高铭暄、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名誉院长樊崇义、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中国行政法学研究会顾问胡建淼、中国法学会案例法学研究会会长胡云腾、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时建中等7位法学专家组成专家组,于2021年5月7日对平台进行了分析鉴定。

专家组认为,在国内法律实证分析智能应用领域,“小包公法律实证分析平台”处于独创和领先水平,具有重要的推广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