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改善小微企业经营绩效提升存续性的可能,小微企业研发创新同样可以提升企业存续性。
创新对是各国实现长期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
研发创新是企业实现长期发展的重要手段,各种形式的创新活动通过降低成本、减少风险、提升管理水平、建立企业声誉和品牌形象来提升企业经营绩效。
以模仿为主的生存方式意味着小微企业只能处于产业链的低端,很容易受到市场的影响。
越来越多的小微企业开始重视研发创新行为。
相较于大中型企业,小微企业创新过程中可接受的风险水平低,难以取得技术或者工艺上的重大突破,而是依靠自身灵活经营的特点,通过对产品进行微小的创新提供差异化的产品。
然而,研发资源约束和创新意识薄弱阻碍了小微企业创新行为。
根据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特点构建研发创新评价标准,探索如何推动小微企业研发创新。
企业研发创新不仅需要借助外部资源,还需要内部成员相互配合实现已有信息的共享和应用。
将小微企业社会资本区分为外部和内部社会资本。
行业协会是政府授权的管理机构,是企业自发建立起来的民间组织。
行业协会具有代理政府实施部分经济政治职能以及通过合作行为争取会员利益等功能,掌握着行业发展状况以及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类相关信息。
因此,我们将加入行业协会看作小微企业外部社会资本,加入行业协会代表着纵向和横向社会联系更紧密。
另外,团建培训是企业成员之间正式工作之外主要的内部互动方式,团建培训增进了成员彼此的了解,有助于信息的沟通,我们将开展团建培训看作小微企业内部社会资本。
一、理论分析
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经营有重要的作用,社会网络给予企业接触更多资源的机会。
企业通过外部互动建立外部社会资本,大量研究表明了不同类型的外部社会网络对企业研发创新的作用。
企业政治网络一方面帮助企业获取政治资源而有利于企业研发创新.
另一方面也会由于搭便车现象和政治保护降低企业创新意愿而不利于企业研发创新。
银企网络改善了企业研发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优化了企业债务期限结构,从而有利于企业研发投资。
企业集群网络增进了企业间的知识交流和相互学习,促进了企业合作并且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从而降低研发的不确定性。
产学合作网络促进了高校新技术开发和企业应用新技术的结合,成为企业获取创新资源,进行创新合作的来源之一。
小微企业的外部社会资本分为企业主层面和企业层面。
在企业层面,行业协会是连接政府、企业之间的民间社会组织。
既然是社会组织,必然有政府和同行业企业相关的信息传递。
一方面,小微企业可以告知政府企业的共同诉求,同时从行业协会获取政府最新的政策方针。
另一方面,小微企业也可以通过行业协会承办的各项活动与同行进行交流,共享新技术和市场信息。
加入行业协会同时代表小微企业拥有更多纵向和横向社会资本。
外部资源可得性差限制了小微企业研发创新行为,行业协会为解决这一问题带来了可能性。
除外部社会资本外,企业通过内部互动建立内部社会资本。
企业内部社会资本是企业内部成员之间互动形成的,内部互动以信任和共同语言为基础。
管理者与下属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国有企业绩效有显著影响。
在企业研发创新方面,内部社会资本作为非正式的行为规范,不仅降低了高技术企业的交易成本,还提高了企业的技术积累和开发能力。
企业研发创新行为是对知识的运用,企业内部互动代表了协调的组织内部关系,促进了组织间信息和知识的获取,从而增进了隐性知识转移和交换效率。
虽然高校是新技术开发的主体,但是企业内部社会互动能够替代产学研合作网络对研发的积极作用,并且替代关系随着企业研发能力的提高呈现倒U型。
对于小微企业而言,构建外部产学研合作网络的成本较高,而通过内部互动积累内部社会资本的成本低廉。
开展团建培训可以增进企业团队成员间相互了解和交流,进而形成团队凝聚力,是企业内部社会互动的形式之一。
外部社会资本是企业获取资源的重要渠道。
我国行业协会可以分为政府主导和企业家主导两种类型。
政府主导的行业协会由政府官员交叉任职,在政府干预下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拟定行业标准,颁布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并分配政策资源。
发展中国家的行业协会还会影响政府制定政策法规。
小微企业加入政府主导的行业协会能够及时了解行业政策,申请获取相应的政策资源以提升经营绩效。
民营企业的行业协会关系可以被看作政治关联的一种替代形式。
我国行业协会的发展正在向非政府的自治、自立的非营利组织目标转型。
企业家主导的行业协会由企业家自治,政府干预较少,职能包括协调上下游产业的利益,学习和推广新技术,发展商业伙伴等。
小微企业加入企业家主导的行业协会降低了市场信息的搜寻成本,减少了交易成本,保护了自身利益。
行业协会调配资源的能力缓解了企业研发的资源约束,同时各方面的支持也降低了研发的不确定性。
行业协会通过帮助小微企业获取研发资源影响研发创新行为。
如果外部资源约束是限制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客观因素,那么创新意识不足则是主观因素。
学习知识是改善创新意识的手段之一。
例如,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和近年来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都体现了小微企业面临着动荡的市场环境。
有足够金融知识的小微企业通过市场认知机制意识到创新对企业发展的必要性,从而提高了创新意识。
内部社会资本提高了企业成员之间的知识交换效率,建立的信任关系使知识共享更加稳定。
团建培训是增进企业成员之间感情,建立信任和强化沟通水平的有效形式。
企业成员可以归纳总结以往的工作经验,高质量的互动有利于对现有知识进行升华而形成新的知识,从而提升创新意识。
此外,企业成员紧密的工作关系也会受到示范效应的影响,有较强学习能力的成员通过分享自身经验提升团队其他成员的学习创新能力。
小微企业体量小,团队成员关系网络相比大中型企业更加简单,这为内部交流沟通带来效率上的优势。
团建培训通过提高小微企业创新意识影响研发创新行为。
研发活动是高风险的投资项目,对企业风险承担能力有一定要求。
企业风险承担能力同样受到客观和主观因素的制约。
客观因素主要是企业资源获取能力和外部治理环境。
风险承担是资源消耗性活动,涉及技术、资金、人力、土地等多方面资源。
我国是“关系型”社会,我们已经提到过政企网络、银企网络、校企网络对不同资源的配置作用。
社会网络作为非正式的制度安排有效降低了企业风险承担的资源约束。
外部治理环境的作用,市场不确定性抑制企业风险承担行为,投资者保护制度刺激企业投资于高风险项目。
市场化水平影响不同所有权性质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差异,外部环境可以通过影响管理者决策发挥作用。
行业协会网络既包含了政企关系和市场关系,也涵盖了同行业的外部治理机制,可能影响小微企业的风险承担。
主观因素主要指管理层的风险承担意愿。
代理理论认为,管理层有规避风险的动机,投资失败会损害财富收入和职业声誉。
委托代理理论给出了用激励机制解决协调管理层和企业利益的方案。
此外,部分研究表明,自信的管理者以及男性CEO的风险承担水平较高。
小微企业的特征是企业所有权和管理权是统一的,管理者和企业之间并不存在利益冲突,影响企业风险承担的内部因素来自于企业主个人特质。
小微企业团队成员数量较少,成员关系可能影响企业主的行为决策。
团建培训可以增进成员感情,形成团队凝聚力,同时促进成员之间相互信任。
组织成员感到被信任时会在两者关系中承担更多的风险。
管理团队之间的亲疏关系和信任度提高了企业高风险行为的可能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