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量贸易开放程度的一个常用指标是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这一指标反映了一个国家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国际贸易的影响。这个比例越大,这个国家就越开放。下面的列表报告了基于这一标准的前20个最开放的国家。
贸易开放程度前20名:通过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排序(2014年)
- 巴巴多斯
- 卢森堡
- 爱沙尼亚
- 巴哈马群岛
- 阿鲁巴岛
- 荷兰
- 斯洛伐克
- 立陶宛
- 斐济
- 斯洛文尼亚
- 匈牙利
- 捷克共和国
- 利比里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瑞士
- 伯利兹
- 奥地利
- 冰岛
- 莱索托
- 拉脱维亚
资料来源: Feenstra等。
我们看到,这些国家大多是小型经济体。基于贸易开放程度的定义,这是有道理的:一个小国不可能生产出它所需要的一切;因此它会更加依赖贸易。
另一种衡量贸易开放程度的方法
然而,用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来衡量贸易开放程度,并不能完全反映出一个国家从世界更进一步实现自由贸易时收到的潜在收益。例如,一个穷国和一个富国可能拥有相同的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即相同的贸易开放程度),但从贸易更加开放的过程中所收获的潜在收益却大不相同。
在2016年的一篇论文中,Waugh和Ravikumar推导出了一个贸易开放指数,用以量化贸易带来的的潜在收益。贸易潜力衡量的是每个国家从目前存在贸易壁垒的世界转向自由贸易的世界能额外获得多少好处。
Waugh和Ravikumar发现,贫穷国家相对于富裕国家可以获得更多收益。这一结果意味着,穷国更接近封闭经济,而富国更接近自由贸易。换句话说,如果一个穷国和一个富国的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是相同的,那么用这个比例来衡量贸易开放程度,得出的结论是,这两个国家的贸易开放程度是相同的。然而,如果用Waugh和Ravikumar贸易开放指数就会发现,穷国的贸易开放程度相比更低,因为相对于富国,穷国从自由贸易中会获益更多。
此外,这一衡量贸易开放程度的指标与贸易壁垒呈负相关。这是有道理的,因为一个高贸易壁垒的国家离自由贸易还很远,因此也说明了其贸易不那么开放。
Waugh和Ravikumar贸易开放度指数前20位(2014)如下:
- 巴巴多斯
- 荷兰
- 卢森堡
- 爱沙尼亚
- 斯洛伐克
- 德国
- 捷克共和国
- 匈牙利
- 瑞士
- 立陶宛
- 巴哈马群岛
- 斯洛文尼亚
- 奥地利
- 韩国
- 阿鲁巴岛
- 瑞典
- 英国
- 马来西亚
- 丹麦
- 中国台湾
这份清单与第一份不同,正如之前所说的,一个更富裕的国家在更接近自由贸易的过程中所获得的好处可能更少。因此,它肯定已经更接近了自由贸易。
通过将贸易潜力纳入贸易开放的衡量标准,Waugh和Ravikumar贸易开放指数比简单地看进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更能准确地反映贸易开放程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