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的教育。传统教育强调整体划一,容易忽视学生个体的独立和自由。与之不同,创新教育由以下基本理念组成:
1.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创新教育,要求我们以欣赏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使每个学生的潜能都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造就的,尤其是不可低估“后进生”的创造潜能。可以肯定地讲,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片有待开发或进一步开垦的土地,教师应视之为教育的资源和财富,加以挖掘和利用,通过创新教育把学生存在着的多种潜能变成现实。事实上,人与人在智商差异上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绝大多数人先天的条件是相似的。在实践中,我们应坚信,所有学生的创造潜能同样深厚,在“创新”面前,没有后进生与尖子生的差别。关键在于如何去开采挖掘,教师在实践中应正确对待每一位学生,努力开发每一位学生的潜能。
2.解放孩子是创新教育的希望。在现今时代,因为人生而具有追求自由的天性。而现代教育却习惯于强迫学生接受,禁锢学生自由,压抑学生个性,违背了人的自然本性、社会本性和追求自由的本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六大解放”,指出创新的前提是要解放人,要解放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双手,使之能干;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使之能说;解放空间,使之能接触大自然和大社会;解放时间,使之学习自己渴望学习的东西。这也就是要发现和认识学生的创造力、解放学生创造力的思想。
3.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传统教学的最大弊端是忽视人成长的过程性、动态性。在课堂上,教师们采取“满堂灌”、“一言堂”的教学方式比比皆是。这必然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妨碍其潜能的释放和发挥,学生智力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必将受到遏制。随着身体的发育成长,在心理和生理的成熟过程中,在这一时期创新能力往往为其一生打下基础。教学活动方式越科学,活动水平越高,活动内容越丰富,人的发展就越全面和充分,创造力就越强。
4.创新教育应把学生看作具有独立个性的人。虽然许多学生在成长过程中具有某些共同的特点,但绝不能因此而抹杀学生的个性。当前创新教育极力提倡重视学生的独立个性,就是要求每位教师应从学生的个性出发来考虑学生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从而使学生能更自觉、更充分提升自身素质。在教学中,教师要因材施教,发掘每个学生的特点、优点,为每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必要条件。教学活动也应体现个性,教学内容有个性,教学方法有个性,逐步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良好教学效果。
5.充分尊重人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基本要求。教育要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的,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只有做到对学生最大程度的尊重,才能实现教师与广大学生的良性互动,更好地塑造人、教育人,才能不压抑学生的天性,使其充分自由地成长进步。在新时期教育教学改革的形势下,学校教育应充分注意学生的感情、感受,让学生在一种宽松、快乐的环境中学习,都能够茁壮成长成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