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发展,我们的生活、工作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过去,我们看书只能手捧一本书反复阅读,如今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的碎片化阅读逐渐成为主流,过去,全家人坐在电视机前其乐融融的看电视,如今家里每个人手捧平板电脑或手机,各看各的互不干扰。
类似这样的现象我们早就习以为常,丝毫不觉得有问题,事实是,当你觉得没问题的时候,问题已经来了,我们的经济生活可能已经陷入了"代偿效应","代偿"行为已经在吞噬你的企业,你的人生。
得到APP的罗振宇特意在最近的节目中提醒我们要警惕"代偿效应",我们对此做了深入研究后,结论是"代偿效应"确实要避免,但如果控制得好的话,并没有那么可怕,而且我们可以利用"代偿效应"帮助我们度过各种危机。
01
善与恶
代偿效应到底是善还是恶?为什么要放在互联网背景下讨论这个问题?
"代偿"这个词汇本是来自医学领域,百科上有两层含义,一是偿还的意思,不在本文讨论之内;二是指由原器官的健全部分或其它器官代替补偿功能或结构发生病变的器官。所谓的"代偿效应"实际出自于第二个含义的概念移植和延伸。
从这个医学概念来看,代偿似乎是表现善的一面,确实如此,当我们身体的某些器官受损后,身体会自动开始建立新的平衡机制,那些没有受损的部分或其它器官、组织或细胞会主动来替代或补偿受损部分的代谢和运行。
但某种情况下,代偿也会带来副作用,比如支气管哮喘时,会发生代偿性肺气肿,此时气肿的肺泡腔充气过多,肺泡隔毛细血管受压,肺循环血流受阻,导致心脏负担压力加重,严重会导致肺原性心脏病。
由此可见,代偿从医学上看以善为主,但也会发生恶的病变,罗胖所说的要警惕"代偿效应",本意还是要防止被恶的代偿所影响了。
医学概念上的替代性代偿
所以,从医学移植到人文概念,代偿效应被定义为:
一个机体、主要的功能不行了,但是往往会有其它因素做弥补,替代不行的功能,表面上看是好事,但从长远看,埋下了祸患。代偿体本不是主要目标,是一个临时性、应急的替代性机制。
了解了善恶并存的代偿效应,其实又会牵扯出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对待善?二是如何避免恶?
一旦代偿效应起作用,并不能人为地判断其发展方向到底是善还是恶,不同的场景下,善恶转化的时间和结果并不一样,往往需要把事件的前因后果做综合的分析后,才能尝试去控制过程和结果,最大程度的往好的方向发展,而避免恶的结果,这涉及到操作层面,在第三节我们再详述。
为什么要放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讨论"代偿效应"?
代偿效应的影响自古以来就有,但我们还是希望能把眼光聚焦在当下,我们身处的互联网时代,正在发生历史上最激烈的思维和行为激变,"颠覆"成为这个时代的特征之一。
在传统被颠覆之时,繁花似锦之下,我们更需要理性地看待这些变化,比如,为什么信息越畅通,我们却越孤独?为什么个体越来越突出?为什么知识获取途径越便利,我们却感觉越无助?为什么我创业不能像马云那样成功?
这些问题只会在这个特殊的时代凸显,焦虑感、无助感和孤独感在技术和信息发达的社会才会暴露无遗,就如佛学中所言:你获得的越多,你失去的也越多。
而我们深感的焦虑、无助和孤独的背后,代偿效应在偷偷地影响你。
02
初心与欲望
初心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初心是我们做某件事的初衷和信仰,因为各种欲望的影响,失去初心就失去了信仰,变得随波逐流。
初心是反代偿的,也就是拒绝替代,我们举两个例子来对照一下。
《水浒传》很多人都看过,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本意或者初心是反抗朝廷和不平等的社会,晁盖阵营搭建了聚义堂,一直以反抗为主题,本来沿着这条主线走下去,也会成就一番大业,但在江湖义气的影响下,为了壮大队伍,把宋江阵营拉上了梁山。
这时代偿效应起作用了,宋江阵营强化了梁山好汉的力量,足以对抗朝廷围剿,但同时梁山好汉的初心发生了转变,聚义堂改为了忠义堂,反朝廷改成了替天行道,最后被招安,反而被派去围剿方腊起义部队,众多好汉也纷纷惨死,这是恶的结局。
水浒中聚义堂被代偿为忠义堂
再看一个现代的例子,腾讯1998年成立,马化腾的初心是做一款即时通讯软件,后来随着企业的发展定位于社交发展方向。但欲望也在影响腾讯,在2004年上市后,腾讯开始尝试多元化,一度涉及电子商务等其它领域,但结果并不理想,此时,马化腾还是坚持做社交的初心,集中精力把QQ做好,后来又推出微信,就算是很赚钱的游戏,也是围绕着QQ和微信来开展,比如QQ游戏、手游、小程序游戏等,并没有偏离社交主线。
如果当时马化腾把电子商务做起来了,就可能会影响其社交主体,我们并不缺做电商的腾讯,腾讯越聚焦,越能抵抗外界诱惑,自身的社交结构就会越强大,马化腾做到了有效的反代偿。
在互联网时代,代偿效应会在我们的个人行为、创业经营方面产生影响,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丰富多彩的互联网往往会让我们迷失自我而陷于代偿效应。
科技的发展让我们获取各种信息唾手可得,也从而带来繁杂的碎片化信息,获取知识本是我们的初心和刚需,而获得有效知识的途径是进行系统化学习,但系统化学习需要学习者有足够的耐心和恒心,事实是,当我们缺乏耐性时,碎片化学习就会乘虚而入,当你发现可以轻易地获得信息,就会沉迷于此,无形中,系统化学习被碎片化信息取代,我们知道,碎片化的学习很难形成个人完善的知识体系。
我们并不否认碎片化学习的优势,需要警惕的是,我们要防止代偿效应对我们的负面影响。反过来,我们要让碎片化代偿成为我们系统学习的有力补充,而不是替代。
互联网创业也是一样,当公司突然陷入危机时,并没有着眼于自己核心业务的发展,而是寄希望于融资,或者一开始不是着力打造赚钱的模式,而是关注那些无用的数据,希望营造漂亮的数据来获得下一步融资,结果是花光了融资的钱,还不知道怎么赚钱。曾经倒下的一大批团购网站、O2O平台受代偿效应负面影响的不在少数。
另外一种现象是,有些做得不错的创业公司,手里有现金了,不是考虑投资到主业发展,而是投向自己并不熟悉的房地产、金融等行业,劣势替代了优势,结果不言而喻。像马云始终坚持不做游戏,而是专注于电商和新零售发展,就是一种典型的反代偿。
与代偿效应博弈,其实就是初心和欲望的对抗。
面对散型的机遇要自我控制
03
掌控与放任
既然代偿有善有恶,那么如何有效地应对代偿效应,或者变代偿为自己所用呢?
通过上文理论和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获得以下关键启示:
第一、保持主体架构的稳固。这里的主体架构可以理解为公司的主业、一个人的信仰等,在确认主体架构无误的情况下,始终加强主体的稳固性,不受外界影响,任何获得的资源都注入到主体,直到坚不可摧,最大程度削弱可替代性。
第二、有限使用代偿机制。当公司或个人面临危机时,有限使用代偿机制,或许可以帮我们度过危机,但使用一定是有限的,一旦危机缓解,重新回到主体架构,毫不犹豫地放弃代偿机制。
第三、必要的主动代偿。我们并不能确定自己或所做的事情一定往好的方向发展,主体架构也有错误的可能,当确定主体有问题时,必要地引进外部力量取代原有主体也未尝不可。
互联网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我们身处一个超级扁平化的世界,各种资讯有利于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加强每个个体对自己和事物的掌控力,可以及时止损而不是放任其无序发展。
而掌控力的获得来自于对局势的全盘通晓,以及超强的自控能力,如此才能当代偿出现时,能够实现有效掌控,避免失控。
晁盖自身的局限性,导致其没有掌控梁山泊的全局,宋江集团反客为主取代晁盖,导致整个主体方向往相反的方向发展。当我们制定了无懈可击的健身计划,在实施的同时,有无数个念头会取代锻炼的决心,这个时候,需要坚定初心才能继续前行。
确定一切在你的掌控之中
结语:
本文粗浅地分析了如何理性应对"代偿效应",了解代偿效应,在这个喧嚣的时代,重新审视自己的主体,我的目标是什么?什么在替代我的主体?从而破除浮躁,回归本我,同样,也让创业者们审时度势,面对危机气定神闲,从浓雾中寻找清晰的道路,一言以概之,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