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什么是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的成因是什么?)

经济周期又称为商业周期,是总体经济活动扩张和紧缩的周期性变化。经济周期的时长最小有几个月,最大能达到十几年以上。

经济周期的成因分为几大学派,其中以T.RMalthus&I.Sismondi为首的学者们认为经济活动周期性萧条是由消费不足引起的,当消费的增长比生产的扩张要低时,市场上生产过剩,会导致生产停滞和增长疲软,但是该学派只解释了萧条产生的原因,未解释其他阶段。

 

 

F.A.Hayek(1929)等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投资过度导致的,由于投资增长使经济主体经营活动活跃,经济进入繁荣,而投资增长过度之后产品生产过剩又将促使经济进入萧条。

R.G.Hawtrey(1913-1933)认为经济周期是由于各种货币因素导致的,货币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协调导致银行信用扩张和收缩周期性波动,从而引起市场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也随之波动。

 

 

J.A.Schunipeter(1939)则认为经济周期是由技术创新引起的,原本经济的稳态由于技术创新提高了企业生产经营效率而打破,创新的引进以及市场的接受需要时间,所以大的创新将带来时间较长的经济周期,小的创新则引发时间较短的经济周期。还有部分学者认为经济周期是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预期息息相关的,当市场繁荣时市场参与者预期积极,经济活动进入上坡,当投资过剩导致商业经营活动疲软时,市场参与者对市场预期消极,减少投资,经济活动进入下坡。

 

经济周期通常是从繁荣开始,如下图所示,从A至B点是经济繁荣期,这一阶段经济上行,经济活动十分活跃且处于持续增长的状态,此时社会上的经济资源分配合理,投资债券回收率较高,经济总量不断增长,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预期是乐观的,总需求达到最高水平,失业率也处于较低的水平,对于发行者而言,发债成本较低,信用利差因此也较低。

 

从B至C点是经济衰退期,在这一阶段中,由于总供给大于总需求,导致市场中销售变得困难,商品价格下跌,投资也随之下降,此时信贷收缩,失业率上升,企业面临破产的危机,对于发行者而言,由于投资者不愿投资导致发债成本升高,相应信用利差也会增大。

从C至D点是经济萧条期,这一阶段市场参与者对市场失去信心且持有悲观态度,需求不断下降,经济活动的活跃性达到最低,投资减少,大部分企业面临倒闭的危机,对于发行者而言,此时发行债券的成本达到最高,信用利差因此增大,而且存在即便收益率很高也无法吸引投资的情况。

 

 

从D至E点是经济复苏期,在这一阶段中,生产逐渐恢复,信贷供给逐渐增多,企业经营活动恢复生机,市场持续活跃,经济活动渐渐恢复到原有水平,随着投资者对市场信心的恢复,发行人的融资成本也渐渐降低,信用利差因此紧缩。由此可见,经济周期的变化是具有一定的规律的,且不同的阶段都会维持一段时间,尽管长短不定,但还是处于可预测的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