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金融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各级政府对农村金融资源的输送力度加大,改善农民收入情况,从而拉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一方面,政府通过建立相应的金融机构来支持农村的经济建设。在政府的支持下农村经济迎来了春天,焕发出生机勃勃的状态,农业得到发展,农民工作机会也相应增加,从而拉近了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随着经济的发展,一系列的新型金融机构及金融产品慢慢产生,农村地区可以享受到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结合我国相关统计数据来看,我国小额贷款公司规模扩大,机构数量增加,2018年贷款余额为17518.07亿元,同比增长10.43%。
2018年我国涉农贷款总额为326806亿元,同比增长5.6%。由此可见,我国小额信贷以及涉农贷款的数额都在上升,说明分布在我国农村地区的金融资源越来越多。
微型金融机构向农村居民或企业提供适宜的小额贷款,农村居民可以用这些贷款进行投资活动,也可以利用这些资金从事农业活动。
比如扩大种植面积,实现多样化种植,充分享受金融服务带来的收益和福利,使得农村经济得到改善,进而拉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通过学者提出的两部门跨期模型来研究金融发展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
在两部门跨期模型中表明经济中存在着技术发达部门和技术不发达部门,技术发达部门需要的是技术熟练的劳动者,劳动工资较高,一般来说这些劳动者大部分都是城镇居民。
技术不发达部门不需要技术水平较高的工作者,劳动工资较低,大部分情况下这些劳动者都是农村居民。
刚开始,农村居民还未拥有熟练的技术,所以不能进入技术发达部门,得到的工资较低。
但是农村居民能够利用自己的财富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努力学习使得自己拥有熟练的技术,这样就可以进入技术水平较高的部门,得到相对较高的工资。
由于农村居民的工资较低,进行人力资本的投入也较少,但是该模型表示信贷可以增加个人的财富。
如果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信贷市场进一步完善,则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借款等方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那么进入高薪行业的机会也会大大增加,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的问题也有所改善。
另外,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低收入人群可以得到更多的信贷,拥有创业想法和激情的人可以用信贷资金来支持他们的创业之路,创业成功的机会大大增加,拉近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
金融发展对城镇化的影响
1.金融发展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公路和住房等基础设施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
而且资金投入时间比较长,回收时间相对来说比较慢,上述特点共同决定了解决城镇基础设施的关键在于怎样获取资金支持。
一般来说,城镇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但是政府的财政支出需要考虑国计民生的各个方面,每笔财政资金的输出都需要政府的慎重考虑才能决定。
所以政府一般都很难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城镇化建设,此时就需要金融机构的加入。
金融机构就像一个容器将居民暂时不使用的资金收集起来,然后再将这些资金提供给有需要的主体。
金融发展水平的显著提升可以将更多的储蓄转化为投资,增加城镇化建设过程中的资金支持。
另外金融机构之间都是竞争的关系,激烈的竞争可以促使各个金融机构完善金融服务,比如加强业务创新、增加并完善金融工具品种以及拓展融资渠道等。
此时融资主体能够根据自身的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融资工具,创造良好的金融发展氛围,从而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城镇的基础设施建设中来,推进建设城镇化的进程。
2.金融发展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一般来说,人口迁移是城镇化的本质特征。人口发生转移受到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的影响。
一方面,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是因为城镇地区具有吸引力,这是人口发生转移的外在因素。
从城镇的各个方面比如经济发展、教育、医疗以及自然环境等来判断城镇的吸引力,各方面条件越好,城镇对农村人口的吸引力就越强。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城镇各方面的建设,增强城镇的吸引力,吸引更多的农村居民转移到城镇里来,从而提高城镇化水平。
另一方面,农村人口自身的迁移能力是影响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内在影响因素。如果农村人口想转移到城镇,但是他没有立足城镇的能力,也是不行的。
所以农村人口能否移居到城镇里去,关键看他们是不是能够提高自己本身的转移能力,不断加强迁移能力可以改变自身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提高综合素质,掌握现代生产技能,以至于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在城镇更好地生活。
用长远的眼光来看,提高自身转移能力需要增加大量知识、技能以及先进的思想观念等等,这些人力资本的投资全部需要大量的资金,均有赖于金融的大力支持。
金融发展水平提高使得资金来源渠道增加以及资本配置优化,又因为教育行业属于稳定发展的行业,所以教育行业会得到更多的资金配置。
综合来说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促进教育投资的增加,学校以及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日益增加,师资力量增大,农村人口获得教育的机会也随之增加,提升农村人口在城镇工作的竞争力。
与此同时,农村转移人口由于技能的提升,获得工作机会也就更加容易,甚至提升劳动地位,从而促使更多的农村居民有能力长期在城镇里工作和生活。
总的来说,无论是内部因素还是外部因素,金融发展都可以促进城市人口聚集,从而加快城镇化进程。
3.金融发展促进城镇化进程中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就像一座桥梁连接着储蓄者和投资者,它利用中介的功能聚集储蓄者的闲置资金,然后贷给需要资金的人,并转化为投资。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可以聚集更多的闲置资金,避免出现浪费闲置资源这一问题,资金越多表明投资资金的方向就越广,有利于产业合理化水平的提升,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另外资本配置效率是金融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资本配置效率的度量是看资本配置是否达到了帕累托最优状态,也就是说改变资本配置组合时得到的效果不会比现在的效果更好。
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表明金融资源流向了能发挥其最大效用的场所,促进了资金的合理分配,保证金融资源在地域、产业以及部门之间合理配置。
金融机构在配置资源之前,专业人员会综合评定行业的发展现状以及企业贷款所存在的风险,选择需要进入的行业。
一般来讲具有高投资回报率或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会得到更多的资金投入,促进相关企业的良好发展,从而实现产业的优化升级。
对城镇来说,优化的产业结构以及发展势头较好的企业都会不断推动城镇经济的繁荣发展,加快城镇化建设的步伐。
综上所述,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无论基础设施建设、人口流动还是产业结构升级方面都需要金融的支持,金融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从而促进城镇化的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