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承担风险方能提升运气(怎么确保自己选的路一定对?)

说个心里话,自从做了自由职业之后,其实我一直都过得战战兢兢的,几乎每个月都会有一次超级焦虑期。

比方说,很多时候(尤其是阅读量不高的时候),我会忍不住想:

我现在做内容是不是真的错了?

再比方说,很多时候(尤其是我收入不稳定的时候),我也会忍不住质疑自己:

当初选自由职业是不是本身就不对?我到底还能坚持多久?

每次这些疑惑跑出来,我都特别希望,能有一个高人给予我确定的答案,他会斩钉截铁地告诉我:

这些事情,你就继续去做!效果肯定好!!!

但事实是,这种高人根本就不存在,因为没有人能替你的人生打保票。

本质上,我之所以会产生这种心理,其实是因为害怕承担不好的结果,只要坏的结果发生了,我就可以理所应当地推到别人身上

你看,这事情我是咨询过他的,他说肯定行。

但说实话,没有一个选择能确保,你选了它就一定对。

今天的文章,想认真跟大家聊聊关于选择/决策这件事:面对选择时,如何进行决策才能收获最好的效果。

 


 

上个月,我一朋友刚入职了一家新公司。

在入职之前,她跟我说:听说这家公司挺好的,从来不加班,而且还有各种补贴。

但在入职之后,她的口风立马就变了...

虽然公司确实不加班,福利好。但在工作的这一个月里,她几乎隔3天就喊一遍“想离职”,想离职的原因可谓五花八门...

有时候,在公司发生了什么不开心的事情,她甚至会觉得:

这个新公司还不如之前拖欠工资的那家好。

然后呢,她就一直抱怨自己:我真不该从上家公司辞职,这份工作我选错了。

可是,她真的选错了吗?

 

我们来看一下她现在纠结的这两份工作哈:

  • A工作不加班,按时发放工资,能做下去的概率是70%
  • B公司团队氛围好,但经济效益差,可能3个月都拿不到1分钱,能做下去的概率是30%

这两个选择放在这儿,正常人会选哪个?

肯定是选概率70%的对不对?

但问题来了,如果我选了概率70%的,但我现在有些小挫折,过得不开心,你能说这个选择错了吗?

不能。

因为总的来说,这个选择的成功率还是最高的,只是中间发生了一些不可控的小插曲而已。

我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说明:选择这种事情,本身就是一个概率问题。

没有100%的好或不好,只有哪个选择让你满意度更高一点而已。

那既然只是更高一点,就肯定会有不满意的部分存在。

所以,如果在你当下的选择中,你觉得有些事让你不满意了,那千万不要直接认为自己当初的选择不对,换另一个选择会更好。

因为你再怎么换,依然会有让自己不满意、让自己奔溃的地方。

也就是说,对待选择,第一步就是要接受:没有完美的选择,没有100%的概率。

我们能做的,就是找到概率最高的那一个,并正常地对待这个选择给我们带来的小磨难。

 


 

找到概率最高的选择

 

话说回来,怎么才能找到概率最高的那个选择呢?

讲真,我确实没有办法把每个选择的概率都精确到百分之几,但我有一个小工具,可以让你看到:哪个选择的成功概率会高一点。

这个工具叫「利弊清单」,但它不是普通的利弊清单啊,不是说把利和弊分别写下来,看看利多还是弊多就完事儿了。

它可能和你之前知道的「利弊清单」用法不太一样

先说一下这种利弊清单最早的由来

在1772年的时候,有人咨询富兰克林,说他自己得到了一个挺奇特的工作机会,想看看富兰克林有什么建议,这份工作到底该不该去。

但是呢 ,作为一个对别人人生负责的人,富兰克林给出了这样的回复

因为我对你的具体情况不了解,所以不能直接帮你做判断。

这样吧,我建议你自己拿一张纸,竖着从中间画一条线,在左边写下这份工作给你带来的利,在右边写下这份工作给你带来的弊。

然后,重点来了,写完之后从上到下,一条条地对比利弊这两栏里的内容。

如果说,第一条利的重要性和第二条利的重要性相等,那你就把这两条全部划掉;

如果说,第一条利和第二三条弊加起来的重要性相等,那你就把这条利和两条弊全部删掉。

到最后,如果只留下了利,那你就去,如果只留下了弊,那你就别去。

富兰克林把这种方法称为“心理数学”。

 

在以往我们使用的利弊清单里,只会对比数量,觉得数量多了概率就高,但其实,真正应该对比的,是重要性。

通过这个方法,我们基本就可以找到,对于你自己来说,概率最高的选择到底是哪一个了~

但是,综合前面我提到的两部分,当你选到了概率最高的,也在努力克服其中的小磨难,就能确保自己一定可以拿到想要的结果吗?

也不能。

《对赌》这本书的作者安妮·杜克说过一句话,她讲:

只有两件事在决定着我们的生活:选择和运气。

举个例子:

杜克在做扑克牌现场评论的时候,说一位选手的胜算是70%,而另一位选手的胜算是30%。

最后的结果是,30%的那位选手拿到了一张幸运牌,然后翻盘了,取得了胜利。

这时候有观众在下面喊“你预测错了!”

但其实杜克并没有预测错,只是70%的那位选手运气不好,让对方摸到了王牌而已。

这,就是运气的重要性。

所以说,如果你决策之后,努力之后,换来的是不好的结果,真的很可能只是因为你运气不好。

运气这种东西,有办法提升吗?

也有。

 

如何提升自己的运气

 

关于如何提升运气其实有点难说,但我也有两点心得要分享给泥萌:

第一,要改善自己和想法的关系。

在心理学中,有个词叫「自利性偏差」,指的是:

如果我做这件事没做好,那一定是因为不可控的、别人的或者以为的缘故;如果我做这件事成功了,那肯定是因为我水平高。

其实我现在就有这种心态,比方说:

只要我发在头条的文章没有获得青云奖,我就会认为是审核组有问题;而如果我最近的文章获奖了,我会觉得是我的文章本身水平就很高。

反正任何有效果的事情,我都可以归因于,自己很牛逼,而任何没效果的事情,我都归因于,是别人有问题,不是我的问题。

一个真实数据哈,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的教授发现:

在所有的交通事故记录中,75%的司机都指责是别人犯了错;如果事故中涉及到两辆车,那么91%的司机回认为是对方犯了错;而哪怕是事故中只有一辆车,是你怼到马路牙子上了,也有37%的司机能从别人身上找到问题...

当我们这么认为的时候,其实是在驱使自己一直往错误的方向走,我们不会改正,自然运气也不可能会好。

 

上周末,我在网上看了一位视频自媒体分享关于涨粉的心得。

其中有一点挺触动我的,她说:

我们做内容的第一点,就是去看你的竞品,刷他们的每一个内容,但不是要挑人家的毛病,而是记录下来,你为什么喜欢他的这个视频

接受人家的成功,然后按照这个标准去模仿,去做,你真的就会越来越好。

这就是学会处理并改善自己和想法的关系。

 

第二,要改善自己和他人的关系。

一位在斯坦福大学掌管着3个奖学金项目的教授说:

这3个项目,每年的竞争都特别激烈。有很多人会参加,自然也有很多人会落选。

每次,当她把最后的结果通知到各位申请人的时候,总会收到这么3种回复。

第一种,是纯抱怨;第二种,是质询,我要怎么做,下次才有可能成功;而第三种,是感谢,谢谢您给予我这个机会,在申请的过程中,我也学到了很多。

然后呢,其中一位写感谢信的学生仅仅因为会感谢,就受到了这位教授的青睐,他们之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而慢慢地,他拿到了更好的项目,还因此开办了公司。

说实话,这个故事给我的感触挺深的。

作为一个小小的自媒体,我经常会遇到一些朋友,咨询我某些事怎么做。

当我给予的回答是不肯定、不知道的时候,有很多人直接沉默了,也有一些人会上来怼我几句。

而对于这俩种人,到最后,假设我某天可以解决他的问题了,或者我有了什么好的机会,也不会把机会放到他们身上。

每次看到别人身后有厉害的人加持,就会觉得他怎么运气这么好。这确实是运气,但也是靠自己的付出换来的运气啊。

PS:这一点其实我自己也做得不好,要共勉。

 

其实,对于选择/决策这件事来说,前期的阶段可能是算概率,但当你选择/决策次数多了之后,大多就依赖于直觉了

比如:

我说不出来为什么,但我觉得干这事儿肯定能行!

这不是玄学,而是经过无数次决策训练之后达到的程度

就好像在赛场上,球应该传给谁一样。你没办法说:我现场画个利弊表格吧!

因为它的决策时间极其段,是一瞬间就必须决定的事情,而那些职业选手之所以能选对,其实完全是因为他们在这个领域经过了极其周密的训练。

畅销书作家古典也说过,决策的最后一个阶段,其实就是直觉阶段。

而这个直觉,来源于经验的积累,来源于大量的练习。

说到最后,再总结一下,安妮·杜克说:只有两件事在决定着我们的生活,选择和运气。

但我觉得,是三件事在决定着我们的生活:选择、努力、和运气。这三点,都是我们要去努力获得的东西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