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成立的条件(边际效应理论的多领域应用)

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形某一个理论产生于一个领域,但应用时并不局限于该领域,而是可以移植到多种领域中的。这是移植思维在生活中的又一应用实例。下面我们结合“边际效用递减规律”的应用来体会移植思维的妙处。

 

许多中国人孩提时代就知道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一口气吃了三张大饼,当吃完第三张饼后感到饱了,并心满意足。但仔细思量,他发现自己犯了一个“愚蠢”的错误,那就是,早知第三张饼就能吃饱,前两张饼实在不该吃。听了这个故事的人都会哈哈大笑,笑那个人的愚蠢。然而,如果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那个吃大饼的人却发现了西方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原理,即“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是西方效用价值论者用来解释消费者购买行为的一个理论。该理论认为:

同一物品对同一个消费者来说,因占有的时机不同,所带来的满足程度或效用也不同,从而价格不同。在效用尚未达到饱和的程度内,随着所占有的物品数量的增加,总效用是增加的,然而边际效用,即最后增加的那一单位物品所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当总效用达到极大值时,边际效用等于零;超过极大值继续消费时,边际效用为负,而总效用绝对减少。

如果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说明上述吃大饼的故事,其可笑结论产生的原因就可以找到理论上的依据了。无疑,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第一张饼的效用最大,或者说在十分饥饿的状态下,他会以较高的价格去购买一张在平时看来价格昂贵得多的饼。然而,当第一张饼下肚后,即使没有填饱肚子,对饼需求的迫切程度也会远远低于第一张饼。以此类推,每增加一张饼所带来的满足程度,都会低于前一张饼所带来的满足程度;当吃得很饱时,总的满足程度最大,然而最后增加的那一张饼的效用,即带来的满足程度,几乎等于零。这时,如果那个饿怕了的吃饼人眼大肚子小地再继续吃下去,并且导致胃痛或呕吐时,那么这最后吃下去的一张饼,即“边际饼”的效用就是负,因此也会带来总效用水平的下降。

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不仅存在于消费领域,也存在于生产领域。例如,在同一块庄稼地里,施一点肥要比不施肥能产出更多的粮食。如果继续施肥,或许还能使产量有所增加,但增加的产量不会像先前那么多。如果施肥过量,不仅不会增产,还会导致总产量下降。在庄稼地里增加劳动力也是如此。刚开始增加一些人能增加产量,但如果增加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连这块地都挤满了人,增加的产出就会变为负数。

生产领域的边际效用递减规律又叫边际收益(产出)递减规律。18~19世纪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说:“如果没有收益递减,在一个花盆里就可以种出养活全世界人口的粮食。”因为只需要不停地往里面添加肥料和劳动力就行了。事实上这是不可能的。

在其他行业的生产中也存在边际收益递减。例如,有一个蛋糕店,它的蛋糕是烤制的,但只有一个烤炉。在只有一个人工作的时候,他既要烤蛋糕,又要接电话、招待顾客、清理桌子等,他每小时可

以生产10个蛋糕。如果增加第二个人,他可以专心地烤蛋糕,每个小时能增加生产15个蛋糕。

但如果再增加第三个人,烤炉前面就会出现拥挤,每个小时很难再增产15个蛋糕。如果再继续增加工人,每增加一个工人,增产的蛋糕会越来越少,直到增加到某一个人的时候,不可能再增加产出,这

时候边际收益下降为零。

上面说的生产活动有空间或设备的限制。我们再来看,如果没有这种限制,是否存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比如一个独立会计师,他的工作是为私人纳税人准备报税单,这种工作可以说不受空间和设备的限制。但我们可以想象,如果他连续工作8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他的工作效率会越来越低。在靠后的时间里,他每个小时能完成的报税单一定会比前面的数量要少。到某个时候,他必须休息,停止工作,边际产出下降为零。

可见由于人的头脑和体力的限制,边际收益递减是不可避免的。要注意,边际收益递减的前提是其他条件不变,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在这个前提下,生产过程中迟早会出现边际收益递减,即投入的生产要素越多,边际产出越少。在上面的例子中,如果蛋糕店扩大了营业面积、增加烤炉的数量,或者会计师聘请了助手,或是改用了先进的电脑系统,就不能用边际收益递减规律来描述。

更广泛地看,边际收益递减规律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有人说,初恋是最难忘的。其实这是因为从趋势上看,“二恋”、“三恋”带来的效用是递减的。再比如大街上流行染金头发,最先开始染发的人非常引人注目。但如果染的人越来越多,就不觉得新鲜了。如果满大街的人都染金头发,就会让人看着难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