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金融消费者要加强密码管理,记住注意事项
1. 密码设置既要复杂又要易记
涉及资金交易密码既要尽可能复杂,应该包含数字、字和符号多个类型,但也要便于记忆。对于绑定了大额银行卡的手机银行,为进一步保障资金安全,密码应定期更换;如果怀疑有泄密可能,应该立即更换。
2. 不要使用易被破解的密码
不要使用出生日期、门牌号码、手机号码、车牌号码、身份证号码等与个人信息相关度高以及简单数字排列等容易被破解的密码。
3. 尽量不要与社交工具使用的密码相同
涉及资金交易类密码,不要与邮箱、微博、微信、QQ等社交工具密码相同。一些中小网站防护措施不力,安全度较低,容易被黑客攻破,导致大量用户信息资料泄露。各类社交工具由于使用频繁,也容易被人关注,成为攻击、盗窃对象。犯罪分子通过用户名、密码比对,就有可能破解个人资金交易密码。
二、警惕虚拟货币骗局
一些不法分子打着“金融创新”“区位链”的旗号,通过发行所谓“虚拟货币”“虚拟资产”“数字资产”等方式非法资金,侵害公众合法权益。此类活动主要有以下特征:
一是网络化、跨境化明显。依托互联网、聊天工具进行交易,利用网上支付工具收支资金,风险涉及范围广、扩散速度快。
二是欺骗性、诱惑性、隐蔽性较强。利用热点概念进行炒作,有的还利用名人“站台”宣传,以空投“糖果”等为诱惑,宣称“币值只涨不跌”“投资周期短、收益高、风险低“,具有较强蛊惑性。
实际操作中,不法分子通过其幕后操纵所谓虚拟货币价格趋势、设置获利和提现等手段非法牟取暴利。
三是具有违法行为特征。
不法分子通过公开宣传,以“静态收益“(炒币升值获利)和“动态收益”(发展线下获利)为诱饵,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并利诱投资人发展人员加入,不断扩充资金池,具有非法集资、传销、诈骗等违法行为特征。
广大公众应理性看待“虚拟货币”,不要盲目相信天花乱坠的承诺,应当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切实提高风险意识;对发现的违法犯罪线索,可向有关部门举报。对于可疑的语音电话和短信不要回应,应直接致电相关单位或发卡银行客服热线询问;同时要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不扫任何不明来历的二维码,银行账号、密码,特别是手机验收码不要外泄,避免误入圈套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