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风险分析模型法(如何用模型看风险与收益)

精算师和您分享——如何用模型看风险与收益

大家好!这里是“中信智库头条”

我是中信保诚人寿精算师李星欣,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用模型看风险和收益”

万事万物皆有规律

精算是一门运用概率论和多种金融工具进行分析预测的学问,在保险、投资、风险管理等相关领域发挥着分析、计算和预测等作用

精算师则是同“未来不确定性”打交道,为金融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群人

下边将借用精算的分析方法,通过两个小模型,从风险和收益角度出发,寻找规律,未雨绸缪,帮您快速做出决策。

一、风险篇-风险管理矩阵

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

——(北宋)苏轼

这是苏轼在《晁错论》中的一段话,讲的是天下的祸患,最不能挽回的,莫过于表面上安定无事,实际上却存在着不安定因素。不对祸乱采取措施,那么祸乱就会发展到无可挽回的地步。正如我们的生活也充满了不确定性,风险无处不在。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规避和管理不同风险呢?

从风险的基本定义(有可能发生的危险)出发,将风险拆解成“概率”和“损失”两大要素,通过风险管理矩阵来进行分类,以快速做出决策。

风险按照概率和损失的大小可以分为4个象限,分别是:

1

低频低损:损失和发生概率都很小,一般可以接受或忽略。如极偶然的失眠。

2

高频低损:概率很高,或者频繁发生,但损失不大,一般可以通过防止、察觉、补救等方式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如总是在同一个地方绊着自己。

3

低频高损:概率很低,一旦发生影响巨大。如健康的人面对重大疾病的风险。

4

高频高损:即将要发生的或是大概率要发生的高损失行为,如常年煤矿工作人员发生肺部疾病。

我们在面对各种各样的风险时,可以把他们拆解成概率和损失两个维度,画一画风险管理矩阵,进行分类和管理。

特别是第三类和第四类损失较高的风险,尤其应该未雨绸缪。

对于损失和概率都很大的第四类风险,应提前在概率和损失上想办法,降低其发生的概率,如体检可以预防重大疾病;或降低其发生带来的损失,比如提前配置对应的保险产品,弥补医疗费用、康复和收入损失。

防范第三类风险,避免第四类风险,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

二、收益篇-72法则

72法则是本金翻倍的规律。指的是以1%的复利计息,72年后(约数),本金就能翻倍。这里我们用72除以年利率,就得到了翻倍需要的时间。

假设最初投资金额为100元,假设年复利为3%,利用“72法则”,将72除以3,得24,即需约24年时间,投资金额滚存至200元,准确的时间为23.5年。

下表是复利为1%-10%的情况下,72法则估算的本金翻倍时间和计算机准确计算需要的时间:

可以看到,72法则的估算度还是相当准确的。诚然,我们用计算机能精准计算出本金翻倍需要的时间。

那么72法则还有什么用呢?72法则是一个规律,就像是口算和用计算器的区别,熟知这个规律后就能更快得到本金翻倍大概需要的年限,方便我们及时做出决策。

从72法则里,我们也看到了复利的威力,以3.5%复利计息为例,大约21年本金可以翻倍,32年后是本金的3倍,47年后是本金的5倍,67年后是本金的10倍。

以上是两个关于风险和收益的小模型,并不是精算学理论,谨借精算的滤镜,分享有趣又有规律并且在生活中能用到的分析方法。

来 源:中信保诚人寿

作 者:李星欣

作者简介

李星欣

中信保诚人寿精算师

中山大学金融专业硕士,任中信保诚人寿营销渠道产品及客户发展处处长。北美精算师协会正会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