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发展权是指改变农村宅基地的用途(如由宅基地变为商业用地、城市居住用地等)或者提高宅基地利用强度而获利的权利。宅基地发展权市场化就是以市场的方式进行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以实现宅基地发展权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宅基地发展权进行市场化配置的前提是必须拥有明确清晰的产权。如果产权界定不够清晰,则会使宅基地发展权的交易成本变高,配置效率偏低,也容易发生侵权行为,损害产权人的正常合法权益。
在市场中,以需求为导向,优胜劣汰的竞争作为手段,可以实现宅基地发展权的合理配置以及达到配置效率的最大化。另外,还需要建立健全的中介服务体系,提高宅基地发展权市场的运作效率。宅基地发展权本质上不仅仅属于一项财产权利,更属于社会性的公共资源。因为市场配置也有市场失灵情况的存在,所以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也不能完全依靠市场。对于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市场要在配置过程起决定性作用的同时,国家要以土地利用规划等对宅基地发展权的配置进行宏观调控。
宅基地层面分析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以及再生产的必要条件,具有经济、社会、生态等多种基本功能。经济功能是指能够在土地利用过程中土地所提供的生产生活资料以及土地本身具有的变现能力,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功能是在土地利用过程中为人类提供文化、娱乐以及健康的服务,此项功能可以为人类提供就业的机会,促进人类身心健康发展。生态功能则是指土地利用过程中保持物种多样性以及调节区域生态系统、提供生态系统服务的能力,此项功能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稳定。宅基地是农村土地的重要部分,具有土地利用的最基本功能。
随着农村建设的不断加强,城乡发展日趋密切,宅基地的功能也愈加受到重视。合理区分、识别宅基地的不同功能,有利于宅基地功能的开发。宅基地的经济功能是土地生产功能和资产功能的延伸,能够给农户提供生产生活空间和财产的增值:宅基地的生态功能,即为地表植被对环境和气候的调节作用。宅基地的社会功能则可以视为土地社会功能的心理功能和保障功能,宅基地为农户提供了住所,提高了农户的住房保障和社会保障,也给予了农户家庭归属感和心理依赖感。宅基地的这些功能为本文宅基地发展权市场化研究奠定了基础。
市场经济层面分析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宅基地发展权作为生产要素需要借助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这也是市场化的内在需求。宅基地作为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国家对其实行保护政策、严格限制宅基地的流转,并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会受到国家以及政府的严格管控,但这种限制属于使用价值范围的限制,会对宅基地的价值产生影响,但并不会成为宅基地发展权市场化的障碍。同时,避免宅基地的闲置浪费,促进宅基地的高效使用,也是宅基地发展权进行市场化不可或缺的原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也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市场化配置奠定了基础。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成为基础性配置手段,其他的调控手段都依存于社会主义市场机制而存在。宅基地发展权实行市场化配置,是改革和健全我国农村宅基地管理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当前,在中国宅基地使用中存在着诸多不合理现象,如资源配置的不合理,一户多宅,乱占耕地等现象,都同缺乏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发展权市场化配置机制有关。计划和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各有其优点与缺点。宅基地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资源配置理论来看,只有通过市场机制对宅基地资源进行配置,才可实现效益最大化。市场在微观经济活动方面和政府干预相比,具有灵活的特点,能够保证经济的效率。政府的计划性优于市场,但在微观经济方面的直接决策极易导致经济的无效性。市场和政府计划相互取长补短,依靠市场机制保持经济的效率,同时政府进行干预,才能保持经济的良好运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