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贸易条件怎么求(外国经济发展对本国是否有利?)

2004年夏天,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保罗•萨缪尔森在《经济展望杂志》上发表文章,论述外国经济发展对本国利益的影响:萨缪尔森被认为是活着的经济学家中对经济学贡献最大的、最杰出的经济学家.他的观点自然备受关注他根据李嘉图的贸易理论得出结论,如果我们的贸易伙伴由于技术转移在 我们的强项方面(我们的出口产业)提高生产效率(export-biased productivity catch up ),那么互惠互利的贸易就会变成头顶头的竞争(head—to-head competition ),侵蚀我们的相对优势。

 

萨默斯也在《金融时报》的专栏(2008年4月27日)中说,我们承认贸易壁垒对经济有害,但这并不意味着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就一定会对我们有好处: 贸易伙伴的经济发展及成功对我们来说有两个影响:第一,它对我们的出口商有好处——贸易伙伴更有能力购买更多我们的产品;第二,它也更有能力挑战 我们的出口产品具有相对优势。这两方面的影响哪个更大还很难说。

这个问题的答案很重要,因为世贸组织的多哈回合谈判和联合国的千年发 展日标(Millennium Development Goals )都是建立在其他国家的经济发展对我 们自己是有好处的假设之上的。如果这个假设不成立,那么这些国际构架就要被重新考虑。我们必须自问:我们愿意不愿意以牺牲自己的物质利益为代价去帮助其他国家发展生产力,进而推动世界范围的平等与和平呢?这个问题的答案涉及美国对外经济政策的根本走向。

回答这个问题的一个核心概念是“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即一个国 家出口产品价格与进口产品价格之比。这个比例越高,也就是进口产品的相对价格越高,贸易条件对这个国家就越有利,贸易对这国家就越划算。

当一个发展中国家开放贸易时,它的出口产业,即那些具有比较优势的产 业,自然而然发展最快。“出口偏向”阶段(export-biased phase )是开放的第 -个阶段。在开放的过程中,这个国家从其他国家学到了其他产业方面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方法,然后重新组织自己的资源,在原先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中突飞猛进。当这种势头发展到一定程度和一定规模时,量变就成r质变,不利 的贸易条件就变成了有利的贸易条件,这个国家就进入开放的第二个阶段,即“进口 、偏向”的阶段(import-biased phase )

在第二个阶段,这个国家能够生产高附加值的产品,可以和那些昂贵的进 口产品竞争,甚至取代进口产品,独占鳌头。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主要的工业产品出口国。20世纪7()年代,日本赶 超了美国,使美国的贸易条件恶化。现在美国制造业萎缩,就业下滑,平均家 庭收入停滞不前,是否意味着美国的贸易条件相对于发展中国家已经再次恶化 了呢?劳伦斯用数据和图表说明.美国除石油外的贸易条件没有恶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仍然不好。说明他们仍然处在开放贸易的第一阶段:2008年中国的人均生产效率与美国的差距相当于20世纪50年代日本与美国的差距,日本用了大约20年的时间赶超美国.劳伦斯认为,即使中国保持日前的良好势头,也需要15年到20年的时间才能从根术上改变贸易条件,进入开放贸易的第二阶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