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支付结算主要指的是对多种结算方式进行货币给付和资金清算,并将资金从一方当事人转移到另一方当事人的转移行为。银行是支付结算和资金清算的中介机构。近年来,随着各项新技术的发展,支付结算工具的不断创新,支付结算风险出现了新的表现形式特点,如何建立安全高效的支付结算体系,不仅有利于促进经济的发展还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对货币及其转移机制的信心,使金融市场能够得到长足的稳定。
一、 商业银行支付结算风险的形式
(一)、审核风险
在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的过程中,柜台人员对支付凭证记载的要素审查不严,未按照规定流程办理支付结算业务等都有可能造成支付风险,再加上犯罪分子在支付结算方面的作案手段呈现多样化和高科技化,他们利用电子仿真技术,伪造客户预留下来作为银行审核客户办理各项支付结算业务的印鉴来办理业务时,柜台人员很难单纯地凭借肉眼来辨别印鉴的细微差别而形成审核风险。
(二)、人员风险
人员风险主要表现在银行机构员工发生内部欺诈,失职违规,以及员工知识技能匮乏,规章制度观念淡薄,对支付结算的法律知识知之甚少,甚至还有些人知法犯法,与会计相互勾结,通过私备证件,伪造银行预留印鉴卡冒充其他单位名义开立银行账户,利用银行管理漏洞和自己的职务之便挪用资金,有的利用伪造存单非法吸收账外存款、内外勾结参与银行承兑汇票诈骗、虚开存款证实书和承诺书、参与非法借贷等,骗取并贪污、挪用银行和客户资金时候还通过签发账单来隐瞒作案行径。种种行为,令银行蒙受巨额损失。
(三)、诈骗风险
电信诈骗案件近年来发展形势多样且日益猖獗,受害群体广泛,他们整合了你的私人信息,利用电话、短信等各种通讯工具来冒充熟人来骗取你的钱财,或者发布中奖信息对你实行诱骗,还有甚者利用网购平台、网银平台设立钓鱼网站,或者冒充公检法、银行、工商、电信等单位工作人员向受害人拨打电话,以被他人盗用身份证、电话欠费等理由骗取受害人的钱财。
(四)、竞争风险
金融机构竞争日趋激烈,各家商业银行为了自身的市场份额而盲目设立摊点,甚至以放弃风控为代价片面追求存款业务发展,在日常经营中,一味追求以规模和数量扩张为特征的业务发展,但因为扩张规模很快,无法能及时的制定出规章制度去对其监管,从而导致业务管理的混乱和监管不力,可能会因为无序竞争而形成严重的经营风险和支付结算风险。
(五)、系统风险
电子支付的业务操作业务和大量的风控工作都是由电脑的系统软件系统完成,但银行系统安全性参次不齐,仍然无法避免出现系统漏洞,有些银行操作系统年代悠久,无法兼容新的技术功能,或者银行操作系统对内部账目和科目缺乏监管,没有及时清理某些科目的长期挂账,都为银行支付结算埋下了隐患。
(六)、科技风险
支付的电子化成为近年来支付结算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大部分人们首选的支付方式,它给人们生活带来了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潜在的风险,比如某些虚构的购物网站抓住人们的某些心理,通过货品打折、转让等方式使得受害人完成网上资金支付却拒绝交付货品,盗用受害人的注册信息从而盗取资金,或者利用支付平台如微信支付宝等支付软件为客户方便提供的一些小额支付免输入密码等服务,一旦手机丢失就将面临资金被盗的风险隐患。
(七)、账户管理风险
一是结算账户管理风险。比如单位或者个人在银行开立结算账户,必须提供相应证明资料,但如果单位或者个人提供的证明资料是假的,银行的潜在风险就产生了。比如有的非法存款人企图利用银行结算账户进行非法的犯罪活动而冒充合法存款人的名义开户或者用虚构的单位名称开户或者注销的单位名义开户,而银行未能认真执行真实性审查职责,对开户资料审查不严,为支付结算埋下风险的可能性。二是内部账户管理风险。内部账户管理不规范,挂账事项没有有效的分类管理,对长期挂账户未及时清理,存在内部作案隐患。
二、防范商业银行内部结算风险的方式
(一)、加强学习培训,严把开户关。
银行应当加强鉴别假身份证件的专业培训,提高柜面鉴别能力,对于盗用他人身份证开户的情况,要更加重视,严禁核对形式化,及时掌握不断出现的新的虚假开户的资料。
(二)、建立健全与支付相关的法律体系。
对于银行来说,要想规避支付结算中的风险,必须尽快落实支付结算的管理对策,加强审核力度和支付结算转入条件、退出条件,建立一套完整的支付结算体系。
(三)、加强公益宣传,做好防骗提醒
要加强对支付结算工作的宣传,利用自身的网点媒体资源进行宣传引导,引导客户正确认识支付结算业务,尤其是不断涌现出来的电信诈骗,更要做好公益类的宣传,加大巡查力度,制定应急政策,防止客户上当受骗。
(四)、加强内控制度建设,落实问责机制
银行应当根据自身情况,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最终做到所有业务都有规可依,特别要加强开户环节、大额支付环节和对账环节制度检查,防范资金风险,建立和完善人员问责机制,加大违规处罚力度,加强人员管理,从制度上避免人为因素导致的违规现象。
(五)、大力发展电子支付安全技术
在技术层面,适时更新电子网络系统,补漏网络缺陷,加强对外防火墙和网络检测,防止黑客袭击,在管理层面,要从制度上约束电子支付操作行为,完善内部电子支付制度避免违规操作,按照安全管理制度的设置配备操作岗位和人员,并加强安全认证和管理,以有效制止失误和犯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