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企业安全风险分级管控,需要企业内部自上而下的总体领导和自下而上的意识提升。如何有效实施安全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一起研究一下:
今天说风险分级管控
每一项危险有害因素的安全风险等级按照升级后的固有风险等级,从高到低划分为A级、B级、C级和D级,分别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
企业应当将全部作业单元网格化,将各网格风险等级在厂区平面布置图中用红、橙、黄、蓝4种颜色标示,形成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
当遇多层建筑或操作平台风险标注位置重叠时,可以分别绘制各层面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如技术可行,企业可以运用空间立体布置图进行标示。各网格风险等级按网格内各项危险有害因素的最高等级确定。
企业的整体安全风险等级按各网格的最高等级确定。
(一)管控层级和管控措施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应当遵循固有安全风险越高、管控层级越高的原则,对操作难度大、技术含量高、固有风险等级高、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的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以及作业活动应重点管控。企业应当结合本单位机构设置和管理层级情况,合理确定各级风险的管控层级。上一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一级必须同时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
对A级和B级固有风险进行管控的,必须制定相应管控措施。管控措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建立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并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其得到执行。
──建立健全安全监测体系,并保证其有效性和可靠性。
──明确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和责任部门,并定期对安全生产状态进行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在工作场所或岗位设置明显的安全风险告知卡和警示标志。
──以岗位风险、防控措施和应急处置方法为重点,强化员工风险教育和技能培训。
企业应当在每一轮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评估后,编制包括全部作业单元内各危险有害因素的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并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应当包括作业单元、设施部位场所区域/作业活动、危险有害因素、固有风险等级(含升级管理情况)、控制风险等级、管控措施、责任部门、责任人。清单格式内容详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附件2)。
(二)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企业应当以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估为基础,按照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及固有安全风险等级,组织相关责任部门和责任人等,制定有针对性的日常安全检查表,按照一定频次开展危险有害因素管控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
原则上,固有A级风险的管控措施包括每天检查不得少于2次,固有B级风险的管控措施包括每天检查不得少于1次,固有C级风险的管控措施包括每周检查不得少于1次。
在日常安全检查中,凡发现管控措施失效时,应当立即按照企业相关安全管理制度上报,作为安全隐患登记建档,实施安全隐患治理,落实闭环管理要求,确保风险处于可控状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