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人问我:“如何进行信息分类和知识归类?”谈这个问题之前,我要讲一个基础常识却总是别人忽视的方法,那就是你要先弄清楚自己的信息来源。
以我为例,我的信息来源可分为以下这三大类。
1.书籍
相比网文和视频,我更喜欢看书。为什么呢?原因有二:
第一:书本内容相对系统化,
第二:看书成本也尤其低。很多常见的书籍,我们都可以找到电子书。
在看书的过程中,我还用到一个“顺瓜摸藤”的思维。简单来说,作者推荐的书籍,甚至是提及到的书名、理论,或者其他信息。倘若我有时间、有兴趣都会去了解一下。
这样一来,我更系统和深入地了解某个主题下的概念和方法。
2.网上信息
按照种类来分,可分为文章和视频。
相比文章,我看的文章可以说是寥寥无几。
所以,我有一个重点工作,那就是对文章进行分类。
我看文章渠道又可按照各大平台来分类。
我从用的平台有今日头条、某信和某瓣。
这三大平台中,我用最多的某信中的某些博主的号。
再加上,自从去年开始,我就做了自己的读书社群。群里面,有很多优秀的小伙伴会分享各自文章。这是阅读「被动式信息」的主要来源地。
3.课程
网上信息多了,关注的博主多了。你就会发现很多博主会做课程。在好奇心的渠道下,在学习需求的缺口下,我每个月也会上几门课程。
上课的渠道,又可以按照平台和博主来分。
在这里,我就不展开讲了。你自己脑补一下就行。
以上,我是按照信息来源的形式、平台和博主(作者)的形式来划分。
接下来,我还有讲另外一种分类方法,那就是按照个人接受信息的两种方法:
- 一种是主动收集信息;
- 另一种是被动收集信息。
主动收集信息,是指自己有明确的需求,并按照自己的想法,刻意去收集自己需要的信息。
而被动收集信息,则是指在别人或是系统的推荐下,因好奇而去了解这些或是哪些信息。
你可能会问了:“这两种收集信息的方式,哪一种学习效果会更好?“
答案当然是第一种主动收集信息了。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啊。你心中也明确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信息,而不需要什么,自然会对一些信息,先进行过滤了。故收集信息的效率会高一些。
你可能会说说:“”那被动式收集信息,就一无是处吗?“”
其实也不是。如果说你主动收集信息,能深挖知识面的深度,那么被动收集信息,则是在能拓宽知识面的广度。这两者,我们都需要。
【总结一下】
你可以从两个维度,来划分自己的信息来源。
一个是从信息来源的三种形式,另外一个是个人接受信息的两种方式。
一旦能明确信息来源后,你就可以思考如何对信息进行分类管理,甚至是运用了。
在这里,你可以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收集信息,刷网文,甚至是读书、阅人呢?”
目的很简单。为我所用,服务工作和生活,对吧?
所以,我们努力做的这一切工作,全是为“用”字。
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说,你可以这样管理信息。
按平台来分,你可以把你平时看到有用的信息,收集起来,并输入关键词,方便自己日后搜索使用。
按照自己的知识系列类分,你可以按照「主题法」来分,也可以按照「问题式」也分。
主题法:如阅读主题、时间管理和工作原则等。
问题法:是围绕问题来收集和管理信息。比如,如何建立个人品牌?
面对这个问题,你可以从心理学、个人定位、营销学等不同科学,不同解题思路,来寻找和管理信息。
无论是收集还是分类管理信息,我们所做的这一系列工作,全为了形成自己的知识系统。目的是遇到问题时,你能用最快的速度,调用出来。
这也是古典老师说的:“一个人有多强大,实际上就看他到底积累了多少知识晶体。”
好了。你现在知道自己如何才能收集和管理信息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