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股东构成模板(主体公司股权结构怎样设计才合理)

合理的主体公司股权结构可以助推企业的长远发展。股权结构设计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只有结合公司自身的具体情况而定。股权设计专家黄文平博士认为,与企业集团架构设计关注的重点不同的是,主体公司的股权结构设计面领着更多问题,而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股权设计专家黄文平博士认为,主体公司的股权结构顶层设计主要需做好股东构成、股权结构和股东持股方式等三个方面的设计。

(1)股东构成设计

一般而言,一家发展得好和走得长远的企业需要以下四方股东的合力加持。一是创始股东方,他们是事业创立的发起方,也是企业各方股东资源的整合方。二是核心团队股东方,由企业的经营管理和技术、业务骨干团队组成,企业常用股权激励工具,将这些核心人才从员工发展为“事业合伙人”的股东方。三是资金型股东方,是在企业创立和进入快速发展通道后,用股权换得企业发展所需资金而引进的股东,专业投资类的资金方股东在后期常以溢价转让股权的方式退出。四是资源型股东方,是企业因发展需要而引进的具有业务资源、产业链资源、政府和社会资源的股东,这方股东在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由创始股东方根据企业需要引进。

一般的企业股东构成如下图所示。

 

(2)股权结构设计

各方股东在企业的股权占比应怎么分配才会比较均衡,更有利于企业发展呢?股权结构的设计很重要。股权结构的设计是对企业的控制权和财产权的分配方案设计,其中如何保持企业的控制权的稳定是关键。

对创始股东方而言,企业是他们的“亲生孩子”,自然有着其他股东方不能比的情结,他们一般不愿失去控制权,而事实上,大多数企业的健康发展也需要由创始股东方来把握大局,才能走向成功。所以,在股权结构设计中,创始股东方的股权占比通常应受到较好的保护,保持其为第一大股东的地位是比较合适的。

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创始股东方需注意守住 2/3以上(>66.7%)的绝对控制线,1/2以上(>50%)的相对控制线,1/3以上(>33.4%)的否决控制线等三条控制线。一方面,可以通过股权占比来达到以上控制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控制权的机制设计来达到该目标。

比如,随着企业的发展,股东方的不断增多,创始股东方的股权占比也将不断稀释变小,这个时候,为防止出现股权高度分散带来的企业无实控人局面,企业可以事先对控制权做出安排,建立AB股制度、签订一致行动协议、签订投票权委托协议,以及利用有限合伙企业等平台来保持控制权等。

企业其它各方股东的股权占比,则需要创始股东方主导,根据各方对企业发展的贡献大小和重要程度,做出适当的股权占比分配。必要时可牵头股东会建立动态股权调整机制,以使股权结构、股权占比分配能在失衡的状态下通过该机制回归均衡,从而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股东持股方式设计

各方股东的持股方式设计,也是股权顶层设计中的一个重点。持股方式有“自然人持股”、“合伙企业持股”、“有限公司”持股等多种形式。各方股东需要根据企业发展需要、股东会和个人的意愿,选择合适的持股方式。

一般而言,创始股东方在企业初创阶段会选择自然人持股方式,以加强对主体公司的直接控制,后期则可能会综合考虑对企业的直接控制、家族股权安排、股权转让便利性、税筹等方面的因素,选择“自然人直接持股”和“通过企业间接持股”相结合的方式。

而核心团队股东方一般会由企业安排,通过持股平台来间接持股,以减少主体公司的直接股东数量,并有利于企业经营决策权的集中。资金型股东方、资源型股东方也通常会通过有限公司或合伙企业等主体来持有主体公司的股权,保持股权进退的灵活性。

关于黄文平专家

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学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公司治理与股权设计、股权激励、战略规划、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创业管理。并擅长相关课程讲授。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了数十篇论文,包括《如何建立良好的创业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关系》、《创业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履行对创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心理契约与知识员工激励 》、《组织认知能力及其与组织知识的相互作用关系》、《创业团队成员心理契约影响因素的探索性研究》等。股权设计专家黄文平博士对中国企业管理问题有深入、系统的研究。

股权结构设计是公司的顶层制度设计,是研究公司治理制度的重要基础。股权结构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公司股东之间、股东与管理人之间的权、责、利,帮助公司的稳定发展,为公司融资提供便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