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经济转型发展趋势(2023年将是中国经济的转折点)

对于2023年的中国经济,二十大前后国内外就有很多讨论,这里涉及到对当代中国经济史的观点。2023年会是中国当代经济史重要的转折点

 

2022年以前的10-15年被定义为“地租经济”,这个阶段我们的经济发展需要以房地产作为支柱,地方财政形成土地财政,分税制以后形成围绕地租的政治、经济制度和政策设计。从经济学角度看,没有说地租经济好或者不好,但不可否认地租经济有其局限性。2023年以后,我们将从“地租经济”转向“数字经济”,这取决于我们的经济结构和生产关系,财政制度、金融制度都和地租密切相关。

 

目前地方财政遇到非常严重的问题,我们不知道从哪里获取税收,经济的动能应该在哪里。我国庞大的金融体系是围绕“砖头”运行的,而非实体经济,更不是围绕中小企业进行的。对比美欧的经济体系,特别是德国的经济体系,一个好的工业化国家,金融必须为实体经济服务。不管是地租,数据租,围绕数据的经济形成了一种比较劣质的分配结构。作为活化资本的工具,地租是国家工业化发展阶段的一个必由之路,但活化资本的工具往往被过度使用,最佳案例就是香港。

 

卢麟元在1999年撰写的《香港的超级地租》中对“超级地租”进行了定义:僭越土地主权,向土地使用者征缴的超越了一般意义或者平均租赁费用的那部分类租性的收入,或者类税性的收入

如果一个地方需要用家庭收入的50%来解决居住问题,甚至超过50%,用三代人的钱来解决居住问题,就已经形成一种严重的剥削。

 

1994年分税制开始中央和地方分税,地方的税收主要依靠卖地收入,这是需要将卖地收入作为经济运行和发展的动能,经济围绕土地展开。在我国,土地主权属于国家,事实上主权杂糅着治权,即土地主权在政府,或者说一部分官吏手上,此时官吏和资本一旦形成合力,就会过度使用地租,所以中国会出现房地产扭曲性发展,作为一种投资性工具,房贷产回报太高,远超工业平均利润,形成对工业发展的排挤,当你理解房地产的暴利,你就会理解产业资本,或者进入制造业的资本会退出制造业,为什么香港完全退出制造业,去炒房、炒地皮,因为它的回报是正常工业回报的5倍以上。

 

资本的本质是逐利的,值得庆幸的是我国领导和政府很早发现了这个问题,并提出“房住不炒”的政策。然而我们的经济制度是围绕地租设计的,想要改变难度很大。我们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从地租经济向数字经济转型,数字经济对政府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数字财政和地租财政也完全不同,在转型过程中,以往在地租经济中获利的部门、机构和个人可能会剧烈反弹。2022年底,一些专家全部在反对取消地租,希望回到地租结构中,那是他们的舒适区,这其实损害了国家的利益。

 

很多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体量太大,不可能高速增长,事实真是如此吗?经济增长的根本是资本积累率,中国的资本积累率在地租经济和体系中反复降低,房地产泡沫造就了一大批有钱人,由于对未来课税的恐惧,所以这些年出现了大量的资本外逃,资本走了,资本积累率没了,经济增长的动能就消失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