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方法(为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技术层面的原则是指标体系的“操作手册”,对应指标体系的局部,要求基础指标的选取、运算和组合等符合统计原则。思想层面的原则占主导地位,应当优先把握。思想层面的原则要求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四个基本属性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是否符合内涵属性的要求对指标体系的测度结果是否准确影响重大。本文所构建的指标体系体现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多维性、动态性和异质性。

 

第一,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基本面、社会基本面和生态环境基本面3个子系统,共20个准则层、78个基础指标,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刻画高质量发展,遵循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多维性。

第二,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纳入了许多反映新的时代要求的指标,比如反映内需对GDP贡献率的消费驱动力指标,反映精神文化支出在总消费支出中占比的文教娱乐恩格尔系数,反映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准则层,反映人口老龄化应对能力的准则层和反映“碳达峰”目标实现程度的碳达峰指标,遵循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动态性。

 

第三,为了消除规模因素对评价公正性的影响,本文构建的指标体系中所有基础指标都是强度或比率指标,遵循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异质性。技术层面的原则有透明性、可得性和简明性三个要求。

第一,指标体系应具有透明性,即指标体系的涵盖范围、内部结构、计算方法、权重设置以及相应的更新调整都应向使用者公开。

 

第二,基础指标数据应具有可得性,即所有测度指标都应当具有可靠的数据来源,应尽量避免使用替代数据或推算数据。

第三,指标体系应具有简明性,一般情况下,少量的核心指标即可充分承载某一维度的信息,过多的指标对信息的增加没有明显作用,反而会带来过度相关等问题,并且过于庞大的指标体系会增加数据的搜集与处理等工作,削弱指标体系的应用性。

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基本面、社会基本面和生态环境基本面3个子系统的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3个子系统对应高质量发展内涵的3个基本方面,其中经济基本面由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农业基本盘、双向开放、就业和物价稳定、微观产品质量、创新驱动力、消费驱动力和风险防控9个准则层构成。

 

共27个基础指标,社会基本面由基础设施建设、城乡协调发展、区域共享发展、城市建设、教育资源供给、高级服务供给、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和人口老龄化应对能力8个准则层构成,共39个基础指标,生态环境基本面由污染排放与能源消耗、污染排放治理与降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3个准则层构成,共12个基础指标。绝大多数基础指标通过运算得到,比如人均实际GDP是按二〇〇五年价格计算的历年GDP与当年常住人口的比值。

全要素生产率是以就业人员数和固定资产存量为投入指标,以实际GDP为产出指标通过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法测算得到,人均受教育年限等于人口抽样调查数据中“/6岁及以上人口”,文教娱乐恩格尔系数等于人均文教娱乐消费支出与人均总消费支出之比,“碳达峰”指标是二氧化碳表观排放量的变化量与上一年度排放总量之比。

 

本文构建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时遵循思想和技术两个层面的原则,思想层面的原则要求将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四个基本属性贯穿于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技术层面的原则有透明性、可得性和简明性三个要求。本文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包含经济基本面、社会基本面和生态环境基本面3个子系统,共20个准则层、78个基础指标。本文所使用数据主要来源于公开发布的统计报告或各类数据库,所获数据有极少量缺失值,依据其类型采用适当的方式进行补充。

本文分别计算基础指标的CRITIC法权重和熵权法权重,并计算综合权重。城镇部门和乡村部门发展不协调、不同地区发展不协调是过去飞速发展留下的问题,如今是阻碍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的主要因素之一,主要表现为城乡或不同地区间收入和消费差距扩大。这种不平衡的发展现状是削弱人民幸福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高质量发展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

 

收入或消费的差距不仅体现在数量上,还体现在结构上,如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在文化、教育、娱乐、旅游等方面支出的差距,不同要素持有者获得的要素报酬的差距,实现社会高质量发展需要缩小或者控制这些差距。中国教育事业发展至今,文盲率大幅下降,义务教育全面覆盖,高等教育惠及面更加广阔,但是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比如欠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供给不足,居民就近获得教育资源困难,学前教育规模过小,学科教育产业化导致中小学生学业负担过大,等等。教育资源总量供给不足、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质量分布不均衡等问题是学区房价格高企、社会生育意愿不高、贫困代际传递等社会问题的重要促成因素,这些社会问题阻碍了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得到满足。

 

高级服务是指旅游度假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提升人们精神满足感的服务,比如观赏自然或人文景点、艺术表演等,在对物质和基础服务的需求得到基本满足后,这方面供给的增加对人们效用的提升效率会大幅下降,此时应着力于扩大高级服务的供给。

二〇二〇年初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巨大冲击,暴露了中国医疗卫生系统的漏洞,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分布不均等,是社会发展存在的重要问题,并且疫情仍未结束且难以预测,因此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是提升社会发展质量的重要任务之一。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中国社会已步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人口老龄化增加了社会的养老负担,削弱了年轻人的生育意愿,是潜在的拖累经济发展的因素。为了缓解这一问题,需要从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建设和加强适龄人口生育意愿两方面着手,比如鼓励各级各类养老机构发展,提升养老服务供给能力,控制房价、增大教育资源供给以降低生育成本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