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迈上新征程,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保障。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创新,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新时代,我们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系统完备、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制度基础。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坚持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是构建高水平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要求和根本遵循。
春节假期过后,各地企业开足马力加紧订单生产,生产车间一片忙碌。 (新华社)
从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到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一系列重大工作部署都是着力于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走向成熟。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党的十五大首次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重构并形成“所有制形式+分配方式+经济体制”的“三位一体”全新广义框架,实现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内涵在认识上的重要发展和深化。
更加坚定做到“两个毫不动摇”
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把它们做强做优做大,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才能得到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彰显。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使国有资本向重要的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将功能定位于服务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一带一路”、制造强国建设、民生改善和保障国家安全等国家重大战略中发挥关键作用。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强劲稳定发展的动力,是创造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因此,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只有健全以公平为核心原则的产权保护制度,才能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强调:“一方只有符合另一方的意志,就是说每一方只有通过双方共同一致的意志行动,才能让渡自己的商品,占有别人的商品,可见他们必须彼此承认对方是私有者。这种具有契约形式的法权关系,是一种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即商品经济或者说市场经济的前提就是承认彼此的私有产权。
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何为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特”就特在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即通过强化制度建设,使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高度统一、有机融合。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弘扬企业家精神,明确提出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创新精神、坚持诚信守法、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和不断拓展国际视野五个方面的殷切期望,对新时代企业家精神做了精准概括。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弘扬企业家精神、发挥企业家作用,将为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提供坚实支撑。
更高水平发挥好“两只手”的作用
一是打造高水平营商环境,建立有效市场。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强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营商环境只有更好,没有最好”。通过深入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大幅减少行政审批事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我国营商环境大幅优化,2013年以来,我国营商环境全球排名从第96位跃升至第31位。下一步,要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进一步降低制度交易成本;实施好《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更好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公平对待各类市场主体,使营商环境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
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战略部署。构建高效规范、公平竞争、充分开放的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市场规则和监管规则的统一,打破行政壁垒,促进要素资源自由流动和高效配置,才能推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市场体系的形成,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为国内大循环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形成高效能宏观治理,打造有为政府。要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尤其要“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之后,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外需发挥的作用突出。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基本盘最终要靠内需。我国拥有14亿人口的庞大市场,形成的巨大购买力是中国经济平稳运行的“压舱石”和“稳定器”。更加强调内需,强调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才能真正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党的二十大报告着重提出,要“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就是要破除地方保护和行政性垄断,引导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良性发展。同时,既要充分肯定资本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积极作用,又要正确认识和把握资本的特性和行为规律,防止资本无序扩张,为资本设置好“红绿灯”,使资本在法律法规的制度框架下健康发展,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朝着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方向前进。
迈上新征程,要求我们坚定不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更好地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持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完善和成熟的制度保障。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