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静态管理
静态管理又称常规管理,指根据工作规律、市场规律确定的保持不变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以及养成的团队风气。静态管理方法可以使动态的人、事、物等制度化、规范化,做到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从而逐渐形成一个组织的行为准则,提高组织运营效率。
静态管理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时间静态:时间是“动态”的,但对时间的管理可以“静态化”。如:工作的日程安排,周会、月度例会、季度总结会、总经理办公会等,这些都是基于“静态化”的时间管理方法,对时间有一个相对静态的安排,让工作有时限性、让思想得到碰撞和统一,让行为更贴近组织目标。
2、工作静态:工作是“动态”的,但对工作的管理可以“静态化”。工作“静态化”包括:调研、设定目标、制定计划、付诸行动、进行检查、总结提高等。形成工作的方法和方法论,在周而复始中,让组织中的人人都能够应用方法开展工作,就会在无限循环的工作中中不断提升整体价值。
3、人员静态:即团队中的核心人员、骨干人员要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这个层面的人稳定了,就会形成铁打的营盘,就不怕流水的兵;岗位职责也要静态化,保持相对稳定,让核心的人员毫无顾虑的发挥作用。
静态不是绝对的,是相对的。静态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是在正视个体差异和群体存在的前提下建立秩序和行为的方法,让组织在运营中有静有动、有动有静,静中有动、动中有静,以“变”应“变”方为根本。
二、动态管理:
动态管理是为适应社会经济的不稳定性和市场的多变性,随时改进、修订经营业务,使企业活动与管理保持一定弹性的管理理论。其要点有:
(1) 以人为主体,而人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随时注意对人的分析使其适应企业环境。
(2) 企业应全面掌握达到既定目标所需的各种经营职能,不能把职能片面化。
(3)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管理程序、方法,制度不能一刀切。
(4) 实行弹性组织,加强人际关系及公共关系工作,以适应外部环境。
动态管理应注意的原则是:
经济根基稳定,广开人、财、物资源,结构要合理; 重视发展与创新,加强竞争能力。加强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机制,采取灵活的应变对策。
也就是说,要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经营思路,在管理上要快速适应环境的不断变化。
扩展资料:
动态管理中的机制:
1、顾客管理:
以顾客满意度调查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向用户了解使用产品、接受服务的满意程度。调查内容包括交货时间、质量、价格、服务、柔性、信誉等六大类项目。
通过顾客对这六个项目的评价,从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作为组织绩效改善的一个依据。同时,公司对顾客的资信进行调查,对不同信誉等级的客户采取相应销售政策,防范销售风险。
2、财务管理:
建立动态财务信息管理系统,全面、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资产、负债和损益情况,随时监控采购、库存、销售等各种财务数据变化情况,做到准确核算不同产品和各个部门的成本费用,使物流、资金流、信息流达到协调统一,最大限度地防范财务风险和提高资金利用率。
3、人才管理:
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职位分析,岗位评定,薪资定级确定各岗位所需人才,对员工培训和成本等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比较分析,及时采取相应的激励措施。
控制核心员工流失。把核心员工流失作为公司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任务,促使各级主管主动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激励人才,营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用人、留人的环境。
ps : 想要了解更多管理学相关的知识,可以报个国际MBA读一读。
国际MBA的话,不需要参加全国联考,因为国际MBA是国外传过来的教育形式,根据国外高校的入学方式,采取面试申请审核制度入学。只要你满足以下条件就可以申请入学面试:
- 大专学历,满5年以上工作管理经验;
- 本科学历,满3年以上工作管理经验;
- 不满足以上条件,可提交相关材料申请特殊名额。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