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内生产总值等基本指标的含义及其主要核算方法;
国内生产总值(GDP):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目前世界各 国(或地区)普遍使用的衡量经济活动总量的基本指标。包含收入形态 (初次收入)、价值形态 (增加值)、产品形态 (最终-进口)。(包括本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外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如果是本国居民在本土的收入+本国居民在外国的收入叫国民总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生产法:各个产业一定时期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
收入法:从生产过程中创造原始收入的角度加算的国内生产总值。
收入法增加值=劳动者报酬(居民所得)+固定资产折旧(企业所得)+生产税净额(政府所得)+营业盈余(企业所得)
劳动者报酬劳动者从事生产劳动应从单位获得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包括工资、福利以及实物形式的劳动报酬
固定资产折旧弥补固定资产损耗,按规定计入生产成本
生产税净额一定时期内企业应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从总产出中扣除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净额后的余额,大致相当于营业利润,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费
支出法:国内生产总值是一定时期生产的可供最终使用的产品价值,这些产品最终使用的去向,一是用于最终消费,二是用于投资即资本形成,三是用于出口。
公式:GDP=C+I+G+(X-M)
2.两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三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中的储蓄一投资恒等式;
3.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储蓄的含义和储蓄函数,投资的含义和投资函数,投资乘数的含义和公式,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
消费:
(一)凯恩斯消费理论
1.主要变量:
(1)边际消费倾向:消费的增量和收入的增量之比率。
【注意1】 MPC=△C/△Y或β=△C/△Y,
【注意2】 0<β<1;
【示例】:小白1000元月工资,支出800元,工资上涨为1500元,支出为1000元。
边际消费倾向= △C/△Y=0.4
(2)平均消费倾向:消费总量在收入总量中所占比重。
【注意1】 APC=C/Y
【注意2】 APC的取值范围:大于、等于或小于1。
【示例】: 1000元月工资时消费800元。
平均消费倾向=C/Y =0.8
2.理论假设(2变量1影响因素)
【注意】边际消费倾向总是小于平均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二)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消费理论
(三)弗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
1.消费函数:Ct(现期消费支出)=c(边际消费倾向)×YPt(现期持久收入)
2.持久收入:消费者可以预期到的长期收入,即预期在较长时期中可以维持的稳定的收入流量。
3.结论: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不是根据他的当前收入决定的,而是根据他的持久收入决定的。持久性收入是稳定的,所以消费函数是稳定的。
储蓄
【注意1】函数公式:S=-α+(1-β)Y,收入是决定储蓄最主要的因素(Y=C+S,C=α+βY,推出储蓄函数公式)
【注意2】储蓄变量:MPS= △S/△Y, APS=S/Y
【注意3】取值范围:0< MPS <1
【注意4】关系:
MPC+MPS=1(互补)
APC + APS =1(互补)
储蓄函数和消费函数是互补关系
投资
投资函数
I=e-dr: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
e:自主投资,dr:引致投资。
投资乘数
1.乘数含义:一个因素或变量变动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影响程度。
政府追加投资100万→国民收入增加500万
2.乘数类型:投资乘数、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等。
3.乘数原理:
【示例】假设某企业更换设备1000元,企业投资1000元,则总需求增加1000元。假设MPC为0.8。
乘数仿真模型
4.投资乘数表达式(单选)
k= △Y/△I=1/(1-β)=1/s
即:投资乘数= 1/(1-边际消费倾向)= 1/边际储蓄倾向
4.总需求、总供给的含义和曲线,总供求模型的含义及价格总水平的决定。
(一)总需求
1.总需求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总需求: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某一给定价格水平下,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种经济主体愿意购买的产品总量。
(2)影响总需求的因素
2.总需求曲线
【注意1】分析:价格总水平和总需求之间的关系。
【注意2】特征:总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3. 总需求曲线特征分析:
总需求效应
消 费财富效应
投 资利率效应
出 口出口效应
(1)财富效应:价格变化与总需求呈反向变动。
价格总水平上升—实际收入减少,购买力降低—消费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
(2)利率效应:价格变化与总需求呈反向变动。
价格总水平上升—货币需求量增加—利率上升—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减少,总需求减少。
(3)出口效应:
汇率制度总需求C+I+G+(X-M)
固定汇率制度(反向)价格总水平上升—进口产品相应便宜—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
浮动汇率制度(反向)价格总水平上升—交易货币需求量增加—利率上升—国外资本流入—本币升值—进口产品价格相对便宜—进口增加,出口减少—总需求减少
(二)总供给
1.总供给的含义和影响因素
(1)总供给: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一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水平上,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产者愿意向市场提供的产品总量。
(2)影响因素
基本因素:价格、成本;
重要因素:企业预期。预期利润下降,供给减少,反之亦然。
2.总供给曲线:总供给曲线反映总供给和价格总水平之间的函数关系。
(1)长期总供给曲线
【注意1】特征:垂直于横轴。
【注意2】含义:总供给与价格总水平无关。长期总供给只取决于劳动、资本与技术以及经济体制。
(2)短期总供给曲线
【注意1】特征:向右上方倾斜。
【注意2】供给数量与价格总水平正相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