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政部社会救助司司长刘喜堂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近期民政部根据疫情形势发展,明确了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等5项措施,要求各地做好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
据刘喜堂介绍,到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城乡低保对象4317万人,其中特困人员469万人,全年还实施了918万人次的临时救助,救助规模比较大。
他表示,为做好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工作,民政部明确5项具体措施——
1 及时足额发放各类补助,包括孤儿基本生活费、残疾人两项补贴等都要及时发放到位。对一些疫情影响严重的地区,可以增发生活补助。
2 要做到应保尽保,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困难群众要及时纳入。同时,对一些疫情严重的地区可以暂停开展低保对象退出工作,等疫情防控结束之后再进行动态管理。
3 加大临时救助力度,对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中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要及时按规定给予临时救助,还要通过“一事一议”的方式加大救助力度。
4 救助帮扶外来人员,主要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给予实物救助,及时提供临时住宿、饮食、御寒衣物等帮扶。第二种是现金救助,对一些受疫情影响暂时找不到工作,基本生活出现困难的,可以给予现金救助。
5 提供基本照料服务,各地要了解被隔离收治对象家里有无需要监护或照料的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如有,要及时通知社区或当地民政部门,及时安排人员提供照料帮扶。同时,各地民政部门对受疫情影响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等特殊困难人员要保持经常联系,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帮助。
新闻链接
截至3月8日,全国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
53人因公殉职
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司长陈越良9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说,民政部将从工作补助发放规定不明确等方面入手,重点解决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的实际困难。
据陈越良介绍,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城乡社区工作者坚守岗位、日夜值守,英勇奋战在疫情防控第一线,截至3月8日,全国已有53位城乡社区工作者在疫情防控过程中因公殉职。
他表示,为解决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面临的实际困难和问题,民政部已印发通知,要求各地民政部门抓紧推动出台贯彻落实《关于全面落实疫情防控一线城乡社区工作者关心关爱措施的通知》精神的具体举措,把疫情防控期间城乡社区工作者工作补助标准落实落准。
同时,民政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动研究制定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专项政策,指导各地逐步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职业体系,设置岗位等级序列,按照规定落实报酬待遇,不断建立健全社区工作者培养、评价、选拔、使用、激励机制,持续提升社区工作者能力和水平。
陈越良表示,民政部要求各地组织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开展面向社区工作者的心理健康评估,疫情结束后及时安排心理减压,采取轮休、补休等方式保障城乡社区工作者及时得到必要的休整。
均据新华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