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跨国集团成员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活动愈加频繁。关联企业之间的交易常常会因为对相关法规不熟悉或实务操作中的疏漏,引起海关和税务部门的关注,并导致涉税风险,给企业带来很大损失。因此,在处理关联交易时,企业需要明确关联交易因遵循的原则、了解常见的风险点、掌握应对风险的策略。
因此,锋信环球特别邀请德勤(北京)间接税/海关与国际贸易合伙人郭老师,为大家讲解关联交易的常见涉税风险分析与合规管理。郭老师擅长加工贸易,保税区管理政策,AEO认证和海关估价相关问题。曾任大型国有企业的财务总监,拥有超过15年的财务管理经验,对相关法规非常熟悉。
在一个小时的活动中,郭老师介绍了关联交易相关法规、关联交易下常见的涉税风险,应对策略与合规建议等内容。
内容回顾
一 关联交易相关法规
首先,郭老师介绍了中国海关审价的法律依据。郭老师分别从海关法、关税条例、审价办法三个法律层次进行了介绍。现行有关审价办法的规章主要为海关总署令第213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进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和海关总署令第211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审定内销保税货物完税价格办法》。
二 关联交易下常见的涉税风险
1.海关213号令思维导图
郭老师运用思维导图,为大家梳理了213号令中海关估价的核心。当特殊关系影响到成交价格时,则成交价格法不适用,需要运用非成交价格法计算完税价格。
2.海关转让定价价格质疑现状
自2017年海关京津税管局、上海税管局和广州税管局成立起,海关开始大规模开展有关关联交易的质疑。例如,2020年,上海税管局向全国机电行业发出了300余份转让定价调查。2022年,京津税管局向奢侈品行业发出了100多分价格质疑调查。由此可见,目前海关对于转让定价项下的海关估价关注度很高,审查的频次和力度也大规模加强。
3.海关估价和税务视角下转让定价的差异
接着郭老师从评估对象、重点关注对象、涉及税种、估价方法、要求、频率等方面,分析了税务与海关视角下转让定价的差异。
4.转让定价稽查风险点
接下来,郭老师重点分析海关对关联交易进口价格的质疑。首先海关审查的起点是判断是否属于关联交易,而且海关对关联交易的认定比税务更广泛,只要是关联交易,非常容易被海关审查。
当判定属于关联交易,海关会审查转让定价文件以及其他海关需要的资料。郭老师在这里为大家具体分析了海关对关联交易进口价格的几个质疑点、海关价格质疑的逻辑,并谈到了几个海关估价的经典案例,便于大家理解。
三 应对策略与合规建议
有关事前风险预防,郭老师提出了以下建议:
- 制定转让定价政策时,充分考虑海关估价要求
- 针对非常规的定价模式,提前与海关进行沟通
- 如存在对外付汇需求,需主动与海关进行磋商
- 价格预裁定
有关转让定价价格质疑事中风险控制,郭老师从可比公司的确定和可比性的调整两个方面给大家提出了建议。
最后,郭老师就主动披露、转移定价调整的流程、关联进口货物转让定价协同管理进行了介绍。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