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证金持股什么意思(4.99%的证金持股意味着什么?)

中报截止,上市企业随着供给侧改革的成果显现以及上游价格的复苏业绩出现明显好转,沪深两市同比业绩增速来到25%左右,这是近几年企业业绩增速的新高。与此同时,创业板业绩增速回落,从30%以上回落到了20多%,可能是受外延并购收紧的影响、也可能是商誉减值较多或者是上游价格回升太快,总之服务业占比更大的创业板在沪、深、中小板面前中报成绩不佳。

但今天我们想聊的更多的是中报中为市场关注度最高的“证金持股”。与业绩不同,“证金”正成为市场投资的新热词,一旦与“证金”沾边,股价马上一飞冲天,相比对企业业绩、行业的研究,投资者似乎更热衷于跟着证金买卖。

从20年前散户跟着大户、券商买股票,到之后跟着德隆、中科等庄家买股票,到跟着公募基金买股票,直至今天跟着养老、证金买股票,现在市场似乎把证金持股直接等同于价值投资,反正“证金”买了,股价马上井喷,也不管之后人家卖不卖,炒了再说。“证金”正在成为中国式巴菲特。

观察证金在中报的持股、增仓,大部分持仓在金融股上,对券商的增持最为明显,部分加仓的创业板个股总体公司、质地也确实不错。

但有一点很奇怪,就是“证金”在多家公司如东方明珠、东吴证券、光大证券、人福医药等个股的持股比例上都维持在4.99%,不再加仓,这是为什么呢?按照现有规定,达到持股5%,就会触及举牌线,按5月27号《上市公司股东、董监高减持股份的若干规定》,达到持股5%,之后每个月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就不能超过1%,更为关键的是增减持将有6个月的时间差。简单来说当下4.99%的持股是二级市场良好流动性的上限。

但这样一来,我们就有一些困惑,4.99%的证金持股,难道是为了更方便的在市场买卖?如果“证金”成为了市场风向标,且买入的股票被资金哄抬,然后“证金”获利抛售,那么,“证金”买入,之后按季度公告,公告后市场炒作,“证金”卖出,这究竟是所谓的价值投资还是题材投机?而“证金”的轻松获利,是否与入市初衷有背。

两年前市场曾炒作过“王的女人”,印象深刻的是梅雁吉祥,但之后事实证明,证金早已在梅雁吉祥倍抄高时全身而退,并在该股上获利不菲,但时至今日也没有看出梅雁吉祥哪里有价值可言。

当时“证金”救市是迫不得已,更多是为了维稳市场,所选标的并不是完全按照价值投资,更何况价值投资的核心逻辑是自我对价值的不同判断,精髓是“别人恐惧时你贪婪”,现在跟随“证金”做投资,哪来的恐惧,何时有贪婪,如果这就是价值投资恐怕也太让人唏嘘了。而“证金”从维稳到引领市场,到现在变成“带头大哥”,这样的角色转变,是市场所需要的?

写到这我们突然有个大胆设想,索性让“证金”也发个公募基金,让个人投资者可以随时认购,也免了大家在二级市场苦苦追踪,与其让大家被动跟着证金炒股票,不如把钱交给证金炒股票。

此时此刻,市场走着“慢牛”,证金成为了牛头,只是这4.99%的持股,总让人感觉者味道有些怪怪的。

未来的投资方向,首选蓝筹化将是主方向,对标国际,找到相对低估权重,耐心持有,比如金融、创蓝筹等,耐心持有到它们的估值接近美股、港股,这虽然慢些,但总也能跟上指数;其次,索性做指数投资,50、300指数的ETF基金是首选,这样免去了选股的繁琐,也坐上了神秘资金的顺风车,可能收益有限,但也乐得清闲;

下半年这两项恐怕都不比上半年来得更好,因此结构性行情或者说局部机会替代整体行情依然是大概率,即使50、300、中小板、甚至创业板指数上扬,其背后依然是极少部分权重股的作用。最后,还是寻找些混改、国改的央企集团下的壳资源股,等待惊喜,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时间,但像联通这样,一年半获得百分之几十的收益也很可观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