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与一些朋友聊天,深感着急,发现他们对一些事情的思考深度(或角度)不够,往往人云亦云。促使我想写一系列的文章,来阐述一些如何从经济学角度理解这个世界。
如果你对下列问题都已经有很深刻的理解或者说有多维度解读:
- 经济学基本概念
- 古代皇帝好当么
- 一战二战的原因
- 凯恩斯主义应用
- 美苏竞争的本质
- 美帝的如意算盘
- 中国的崛起之路
- 现代的金融体系
- 国家竞争的本质
- 预测股(房)市走势
那么可以不用再看我写的文章。当然如果你看到上述问题没有很清晰的思考角度,或者说不知道该从哪方面解读起,那么就可以浪费点时间消耗在我这不专业的文章里,带领你如何思考这些宏观问题背后的本质模型。
接下来进入我们整个系列文章的第一篇,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是什么
现代经济学就是基于假设的一个又一个数学模型,有很多的经济学分支。主流上将经济学分为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 微观经济学:是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如何在市场上相互教育的学科
- 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经济增长的学科。
如果按照经济学流派分类就更多了,什么古典经济学、自由主义经济学、凯恩斯主义、新自由主义等。这些流派之间还有很多互相冲突的观点,如凯恩斯主义支持政府主动干预市场经济,而自由主义则反对政府过多干预,认为市场是万能的。
如果是专业的经济学研究者,他们都是站在量化的角度去研究的,因此需要很多详细的理论。而从业余角度去理解经济学,完全可以省去这些冗余的步骤,直接理解几个核心的概念,然后带着这些概念再去理解整个世界,定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系列文章正式基于此理念而创作。
个体
个体的意思就是人。整个社会本质上都是由单独的个体组成的。而每个个体参与的社会化大分工活动,组成了人类社会的整个经济活动。
大部分人的行为活动主要由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指引,由老祖宗的话可以简单概括为“饱暖思淫欲,饥寒起盗心”。
每个个体劳动的意图都是不断提升自己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层级。如吃不饱饭的个体,想多赚点钱,可以多吃几碗拉面。处于温饱阶段的个体,想获得更多物质,有一个固定住所,提升安全感。有了固定住所的就想找一个漂亮的妹子,实现爱与被爱的感觉,已经能轻松把妹的老铁,可能就更想让其他人认可自己的社会成就,例如赚更多的钱,买豪宅等等。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作用从古至今,莫不如是。
因此诞生了第一个理论个体选择论,即人们总是流向那些能更好提升自己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层级理论的职业。
后续的很多分析,都是基于这个理论作为基准点,然后推理出来的。这里面复杂的点就是每个个体的马斯洛需求层次会随着时间变化,这就是社会总体趋势不好预测的核心原因
组织
从另外一个角度,也可以将社会拆分成一个一个的机构组织,每个组织都有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如学校、医院、家庭、氏族、佛教、军队、政府、国家等等。这些组织有大有小,每个组织里的个体,都需要从组织里获取资源来提升自己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而每个组织,需要满足个体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即有足够的资源来满足每个个体的诉求,这样这个组织才能延续(存活)下去,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因此诞生了第二个理论组织选择论,即组织总是优先考虑存活下去,然后再去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演绎
演绎的意思就是基于个体选择论和组织选择论来思考宏观事情在时间维度上的发展方向,本质上就是思考宏观事情中绝大多数个体短期内会如何选择,才能决定事情的短期内最终发展方向,然后一个一个的短期内组合,形成长期的发展方向。
在演绎的过程中需要几个点:
1、个体从属于单个或多个组织,短期被组织影响,长期影响组织
短期看个体就是跟组织绑定的,长期看组织一定要是能满足于“个体选择论”行为,否则个体会脱离组织。
举例:一个人既是家族的成员、也是企业的职员,或者是其他协会的会员等,当他具有多重身份时,某些行为和动机必然会被这些组织所影响,他所做的事情大概率不能影响这些组织的利益。除非他不想在组织里混了。但是从长期看,如果这些组织不能满足这个人的诉求,那么他也不可能长期委屈自己,可能会离婚、离职、退党、改国籍等等。
2、组织与组织之间可以嵌套,互相联系
组织与组织之间关系嵌套的意思就是组织之间也有从属关系,小组织需要满足大组织的需求,大组织要符合小组织的组织选择论。
举例:美国政府就是一个大组织、大组织下面有国防部这个组织、有国会、总统府这个组织、有参议院、众议院等等组织。教育部就是一个组织,高校、高中、初中、小学又是各个不同的组织。公司是一个组织,公司里面又有财务部、IT部、人事部、法务部、公关部、后勤部、技术部等等组织。这些组织之间的联系总结概括起来就是:上层组织需要为下层组织提供活下去的资源(即满足下层组织的组织选择论),下层组织则需要为上层组织去办事,帮助上层组织更好的完成自己的职责和使命。
3、组织短期基于个体(主要领导者),长期基于组织选择论
组织短期的发展方向都是组织几个主要领导者决定的,但是长期看,如果这些决策不符合组织选择论,则组织个体会脱离,组织会消亡。
举例:一个公司的短期走向由董事会“任性的”的决定,但是长期还是看公司能不能赚钱,能不能活下去,更好去满足公司的个体选择论。如果不能,公司就会解散了,组织就会消亡。
总结
基于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句简单的话术:每个人都是去做能让自己获得更好回报的社会实践,每个企业都是为了生存下去才谈发展。综上,在任何场景基于这两个点去深入思考和推理,基本就能将世间万事万物的演化过程分析出来了。
备注:本篇文章算是一个引言,让读者建立一个印象,就是任何宏观事情第一件事就是想到背后的人及组织。如果你开始有这个意识,说明你已经比很多人开始更能很好的理解这个世界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