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动及中国经济“新常态”阶段的到来,为使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定增长的趋势。
首先要解释清楚我国居民消费率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一、概况
对于当前的中国而言,只有弄清楚我国居民消费率为何下降,才有利于政府更好地采取措施刺激居民消费水平的增长;
同时,也有利于进一步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让广大居民更好的享受改革发展的成果。
对于世界而言,有利于改变我国经济过于依赖投资和净出口的现状、减轻投资和净出口的压力,缓解我国国际贸易失衡的局面。
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对消费水平的增长产生抑制作用,且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还会对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产生一定的影响。
具体而言,根据的分析,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分析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对家庭消费的影响:
首先,由于边际消费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均是递减的。
当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时,高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较低,低收入家庭的平均消费倾向较高,但整体而言,此时整体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是下降的,进而会引起总的消费水平的降低。
另一方面,家庭通常会有寻求更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提前进行预防性储蓄的动机。
当居民的收入差距较大时,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会通过减少消费积累更多的财富从而保住社会地位,低收入的家庭也会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的方式以期望通过财富的积累进入到更高的社会阶层。
此外,无论家庭条件如何,考虑到中国传统文化及传统观念的影响,我国居民倾向于以节俭为主,以期望将一部分收入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或储蓄起来留给下一代。
控制居民收入差距并不只是为了实现道德层面的公平。
从经济意义上来说,如果任由居民收入差距不受控制地扩大,那么居民的消费支出水平将会降低,居民的消费结构也会发生一定的调整。
长此以往,经济增长也将受到损害,这对于每一个社会成员而言都是不利的。
如此,一个初始的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就可能使得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下降,进而导致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下降。
而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水平的降低可能会带来经济的衰退,进而居民收入分配可能会进一步的不均等。
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我们无疑会进入一个经济发展水平逐步下滑的的恶性循环。
为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政府采取一定的措施对居民收入差距进行控制是当前保证我国经济继续平稳增长的关键。
二、政策建议
通过对2011年——2017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的分析,得出我国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会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产生抑制作用,同时也会使消费结构更加不合理的结论。
由此,若要改善我国居民的消费状况,进而保证我国经济的稳定增长,我们需要从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入手。
1.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结合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较大的居民收入差距中有很大一部分源自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因此要想降低整体的居民收入差距,可以先从降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入手。
首先,收入是消费的来源,只有居民的收入水平提高了,消费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因此,政府应借助于一些措施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长。
其中,地方债就是个很好的实现途径。
政府部门应该将地方税这个财税政策的着力点、资金资源支持的作用点针对于加强农村地区的基础教育、提高农村居民的职业技能、引进农村农业的先进生产技术等方面。
通过改善农村地区的人力资本结构,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促进农村地区居民总体消费水平的提高。
其次,政府应该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尽快实现养老保险的全国统筹,缩小农村居民与城市居民的差距。
当国家的相关政策保障了居民未来大部分的消费支出后,居民便可降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从而通过有效地改善农村居民的消费预期促进农村居民当期消费的增加。
同时也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结构的改善。
再次,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增加财政支出,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方面建设的投入力度。
同时采取一定的措施鼓励民间资本投资,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主动性,为农村地区农村居民的消费创造条件。
例如,加强农村地区无线电机电设备的搭设,为农村居民家庭创造电力保障和网络条件;
维修翻新旧的道路,使城市和农村之间的联系更加密切等。
目前针对这些方面,国家已实施部分相关政策,如尽力实现快递包裹村村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农村居民消费的便捷性,促进消费水平的提高。
2.提高中等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收入差距问题本质上是收入分配问题。
为了更好的进行收入分配,我们要逐步提高中等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
政府应该完善最低工资保障制度和工资增长激励制度,改善现有的金融投资制度,扩宽居民获得收入的渠道,保证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居民收入的稳步增加。
此外,政府还应该尽快改革收入分配制度,通过良好制度的形成。
在全社会营造出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氛围,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给予补贴、提供免费培训机会等,既可以使中等收入群体获得技能的提升,又节省其开支;
同时支持创业,鼓励有知识、有技术的人才找到更加适合自己的岗位。
3.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政府要针对不同地区实行不同的符合本地发展的经济政策,加快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以尽快实现不同区域的协调发展。
首先,政府部门要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和信息传递机制,使东部地区的教育、文化、技术和人力资源等能够较快地流通到中西部地区。
使中西部地区的居民也能享受到先进的资源及优势,从而提高自身的实力和收入水平,从而促进当地经济的增长。
其次,资源的充分流动、经济的进一步增长,使得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收入水平也进一步提高。
新鲜资源的流入吸引了中西部地区居民的消费注意力,使其能够迅速把握到当期消费的热点,促进其消费水平的提高。
4.加强收入再分配政策的调整
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要想实现我国经济稳定高质量的增长,就要从缩小我国的居民收入差距、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着手。
其中,为了降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的不平等程度,政府可以对收入分配制度做进一步的改革。
我们都知道,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程度较大,故在大的分配制度不变的前提下。
可针对不同地区提出具体适合当地发展的分配制度来刺激我国消费的增长。
只有各经济区域均实行相应的切实有效的经济政策,才能在全国层面上尽可能地降低居民收入差距。
5.实施精准扶贫,提高底层人民收入
2020年,我国贫困县已全部脱贫摘帽。
但不可否认地是,贫困始终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仍然存在一部分地区、一部分居民的收入水平远远低于平均收入水平。
针对这些家庭,政府可以通过提供职业培训、现金补贴等途径,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生活技能,扩宽其就业渠道,从而提高其收入水平。
同时,考虑到由于疫情爆发导致大量家庭收入骤减,很多家庭甚至直接失去收入来源。
家庭的消费支出大幅降低,建议政府对于在疫情中收到严重冲击的家庭应给予一定的现金或消费现金券补贴。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