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做哪个行业,都要对其历史进行研究。因为历史是前车之鉴。
昔人所为而得,
我可以奉为模范;
如其失策,
便当设法避免,
这就是所谓“法戒”。
做投资,更需要对全球投资史和投资大家进行深入研究,找到值得坚持学习的典范。
百年资本市场,如同包罗万象的大森林生态,既然是大森林,就注定有狮子、大象这类的巨兽,也有蚂蚁、松鼠这样的小动物。毫无疑问,我们要追随的就是狮子、大象这样的庞然大物,即投资最成功、生活质量高,又能够准确把握时代脉搏的投资大家。
上一篇,我已写到了投资史上两位封神的人物:巴菲特和索罗斯。他们就是最值得追随学习的大神。
确定学习典范和目标后,我们要锻练自己的两项能力:
一、对宏观经济形势、对行业、对企业的判断能力;
二、克服自身人性弱点的能力。
▍对宏观、对企业的研究
所谓开卷有益,为铸造我们的核心竞争力,一定要持续大量阅读。
◆ 最基本的宏观的政治、经济、军事、技术都要研究。
◆ 国内外很多投资类的书籍,包括管理类、金融类的书,都要坚持大量的去读去学习。
◆ 研究企业,尤其是对上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技术,产业链、财务状况等信息要非常清楚。因为投资最终要落脚到上市公司,如果对上市公司不了解,其他都是空中楼阁。
现在全球的国民生产总值是 100 万亿美元,有 8万多家上市公司,市值是 100 万亿美元,这 8 万多家上市公司,其中欧洲 4000 多家(不含英国),英国 4000 多家,俄罗斯 5000多家,印度 5000多家,日本有 4000多家,澳大利亚、韩国、新加坡、南非等国家,我国台湾省等地区都有核心标的,但这些都不是最主要的投资市场。
最主要的投资市场有三个:分别是美国市场(7000多家)、中国香港市场(2500多家)和中国A股市场(4700多家)。
全球的上市公司代表了目前全球最优秀的商业模式、最优秀的公司群体、最优秀的管理团队,它既代表过去,也代表现在,同时也代表未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认知,并局限于自己的认知框架中。所以我们更要看原汁原味的内容,然后和行业同类公司比、行业之间比,再放在全球比,即见树木又见森林。
人的思想和思维像雄鹰一样,有时会飞到天空向下看猎物,有时又会扎进水里捕到鱼再上来。
对标的公司的全景全样本研究,实际就是大数据研究。对投资标的的研究需要很多年的工夫,如果你已经形成自己的投研体系与认知框架,一旦出现一个新的公司,新的商业模式,就可以迅速在中国、在全球找出一个和它对标的标的,它的产品、技术、它的天花板都能看得非常清楚。
总之,宏观把握后我们就知道哪个国家值得投资、哪个行业值得投资,这个行业里哪个具体的企业值得投资。
从宏观到微观再到宏观,见树又见林,这套研究方法和实践使得我们能够在宏观微观之间任意跳跃,从而跳脱出传统投资“一叶障目”、“赛道思维”的局限。
▍对人文的研究
宏观微观的把握是知,但是能不能去真正的执行与实践?知行合一最难。
做领导、 做投资,你会发现,不管你做了多少调研,很多时候做决策就是从“直觉”而来。
做投资对心性的摧残特别大,市场波诡云谲,想保持平静很难。
历史、哲学、宗教、人文对个人的心性修养、对决策会有很多帮助,在关键时点、在孤独的时候可以下定决心知行合一。
▍对科学的研究
要跟上时代脉搏。
因为很多上市公司科技创新,前沿的技术要捕捉得到,做投资的人一定要极为敏感。
看完科学之后,很多技术的基本原理能领悟了,对上市公司理解也就会更为深刻。
包括研究脑科学,研究之后你就会明白为什么会像《乌合之众》里说的那样?为什么投资的时候会有那么多人盲从?因为大脑在起作用,他们都在各自的认知框架下做决策。
宏观和微观对企业的研究、对人文的研究、对科学的研究,三者叠加同频共振之后,我们的投资体系就逐渐形成了,这不但是投资体系,也是人生体系。很多事物在此体系内都变得易于理解。
对投资大家的持续研究,取其精华,逐渐形成自己的投资理念和投资思路,能不能赚钱自会有自己的投资标准与判断。
基于以上的认知框架方法论的搭建,加之日复一日的实践、坚持、 自我进化,我们的投资理念、投资思路、投资标准、投资标的,都了然于心。之后就是心性方面的修炼提高。
人犯错误自己一定是不知道的。就像芒格曾说:“他如果知道自己会死在什么地方,那么他一辈子都不会去这个地方。”一个人特别顺风顺水时也是最容易犯错误的时候,所以说心性的修炼永远在路上。
——————————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