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5% 左右,意味着什么?
这个数字相较去年的5.5%目标仍然进行了下调,而这还是在二月各项数据回暖、外部市场调高国内GDP增长预期到5.5%以上的背景下。
简单预估有如下两方面因素:
1、上周就有消息传出,在1-2月疫情解封数据较为出色后,上层认为经济自运行良好、暂不需要大量的经济刺激措施。而与其用刺激措施去强行追求5.5%以上的增长,不如在这两年稳步把房地产和地方债两个大雷进行有效压缩,争取软着陆。
2、对于国内外的黑天鹅事件有较高预期。俄乌战争仍然在继续,会否扩大战争范围乃至拉我们下水仍然是一个未知数;全球特别是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的出口下降已经是必然,这个下降会否导致整体gdp的增速放缓是很多人的顾虑点;同时美国在高新科技制裁还有台海地区持续的拱火仍然是持续的,这一块会否在今年持续升级,也是我们经济的一个重要风险点。
总而言之,就像大海行舟,要穿越风暴区的时候放缓速度总不是坏事。
同步,也列举一下目前各家对我国23年GDP增长的预估数据:
花旗:5.7%
大摩:5.7%
汇丰:5.6%
JP摩:5.6%
高盛:5.5%
野村:5.3%
IMF:5.2%
瑞银:5.1%
标普:4.8%
去年末刚放开的时候,这些数据基本在5%上下,而放开后这一段时间后,普遍上调到了5.5%-5.6%左右,很显然放开后的经济数据增长超出预期让市场普遍乐观了。
我去看了看相对乐观和相对悲观的主要逻辑:
相对乐观的几家表示的观点其实就和JP摩根的表达类似,房地产产业的回暖、房价的反弹以及制造业的恢复,会是经济增长的有效保障;
而相对悲观的几家逻辑倒是很有趣,普遍意思是中央看到放开后数据那么好可能会觉得没必要做更多经济刺激或宽松政策,保证公共财政的稳定性,所以增长会比较有限。
所以大家普遍认同的共同事实是,数据的确很好看;但观点分歧在之后中央政府会做什么样的应对,有不同的看法。
总之,从去年12月20条后到现在的这个经济进展,真的算是不错的了。
另外,可以再看看去年末各家的预测数据,和其他各国的数据对比。和现在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