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什么是政策(为什么要有产业政策)

李义平/文 有人批评中国有产业政策。但纵观历史,一国在发展的起始阶段都有产业政策,即使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依然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

发展之初的日本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人们普遍认为正确的产业政策对战后日本经济快速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日本人并不喜欢典型的自由市场经济,他们的体制以及当时经济发展的具体背景使他们偏向运用产业政策支持经济的发展。在当时的情况下,日本经济要发展和壮大,必须尽快发展重化工业。然而,如果放任市场配置资源,有限的资本为了在短期内获得最大的回报,可能会选择轻工业或商业。

于是,产业政策选择支持重化工业。一旦产业政策选择支持某个产业,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企业就会通过政府的“护送船队的方式”得到资金支持,日本银行还对资金分配进行所谓的窗口指导,管理商业银行对企业的贷款,以保证产业政策的落实。产业政策选择了不同时期日本经济发展中必须尽快发展的中流砥柱式的产业,先后支持钢铁、汽车、电子产品、半导体等产业的发展。进入21世纪,日本的产业政策更是支持一系列尖端产业。

美国在发展之初也需要产业政策支持四梁八柱式的产业发展,以构成有竞争力的经济格局。为此,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汉密尔顿于1791年12月提出了《制造业报告》。该报告强调用高关税保护美国新兴产业,强调对农业的支持,鼓励更多的产品出口,强调建立专利制度,保护发明创造。这份报告还主张购买美国产品。当时的美国产业政策还特别支持公路、铁路这样的基础设施建设。

发展之初的国家,特别是后来被称为发展中国家的国家,之所以需要产业政策的支持,原因在于:

首先,一国在发展之初要构成相对健全和具有竞争力的产业结构,需要关键性的四梁八柱式的产业,而一国发展之初又力量有限,必须集中力量才能形成关键性产业。放任市场选择,一是可能分散有限的资源,二是多会选择短期内回报高的产业。企业的角度毕竟不同于国家的角度。

第二,发展之初的关键性产业基本上是幼稚性产业。对于幼稚性产业如果没有适当的支持,一旦放在世界市场上与发达国家的同类产业竞争,可能会因为幼小而失败。

第三,发展中国家在发展之初市场体制并不健全,必须政府力量去支持。换言之,这一阶段,政府仅仅提供亚当·斯密意义上的公共产品是远远不够的。

那么,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的国家有没有产业政策,还有没有需要产业政策支持的产业呢?同样有。如果遵照市场原教旨主义的主张反而会衰落。

以美国和德国为例。美国发现去工业化将造成制造业外移,从而威胁到国家竞争力时,其政府立即接连不断地推出了支持先进制造业的产业政策。2009年4月,时任美国总统的奥巴马提出将制造业作为美国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2012年2月,美国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发布《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2016年4月,美国国家先进制造小组委员会发布《先进制造:联邦政府优先技术领域速览》。2017年,特朗普大力推进税改方案,对企业和个人减税,鼓励海外企业回流美国,重振美国制造业。美国还大力促进人工智能等一系列尖端产业的发展。

德国则大力推进工业4.0战略,根据“工业4.0”的设想,未来世界将是智能化、网络化,物联网和服务网会渗透到关键领域。“工业4.0”战略将主要聚焦创造智能产品、程序和过程,形成智能工厂并进行智能生产。

发达国家依然需要产业政策,原因在于:第一,在一些领域、一些产业,国家较之于企业,具有信息、角度、战略、力量上的优势。第二,竞争是一个过程,是不断进行的,新的起点有新的产业,有新的、更高层次上的幼稚性产业,尖端产业代表了一国的竞争力,在一定意义上决定着一国的国际地位,但其研发又具有不确定性,必须依靠国家的大力支持。如果仅仅指望企业去探索,可能会因为风险和不确定性而裹足不前。

当然,我们讲的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下的产业政策,应当尽可能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发挥竞争本身的魅力,尽可能直面产业而不是具体的企业,尽可能防止资源浪费和寻租的发生。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