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查询(一季度新增社会融资14.53万亿元)

中新社北京4月11日电 (记者 夏宾) 中国央行11日公布数据显示,初步统计,2023年一季度社会融资规模增量累计为14.53万亿元(人民币,下同),比上年同期多2.47万亿元。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加10.7万亿元,同比多增2.36万亿元。

从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来看,该数据在2023年3月末为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

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称,3月新增社融5.3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多7079亿元,延续高位。结构上,表内信贷、政府债和企业债融资维持较高规模,成为当月社融新增的主要支撑。同比看,表内信贷和非标融资形成拉动。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也认为,3月新增社融同比多增主要贡献来自实体经济信贷、表外票据融资改善。其中,3月企业和地方政府债券融资同比继续少增,但较上个月明显改善,反映企业信用环境整体在改善。社融强劲表现,主要是因为国内经济前景改善,纾困、稳增长政策支持,实体经济融资需求回暖和企业信用环境整体改善。
 

初步统计,3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9.02万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为223.96万亿元,同比增长11.7%;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为1.88万亿元,同比下降19.3%;委托贷款余额为11.32万亿元,同比增长3.5%;信托贷款余额为3.74万亿元,同比下降10.4%;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为3.13万亿元,同比增长1.6%;企业债券余额为31.42万亿元,同比增长1.2%;政府债券余额为62.02万亿元,同比增长13.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为10.85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从结构看,3月末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62.4%,同比高1个百分点;对实体经济发放的外币贷款折合人民币余额占比0.5%,同比低0.2个百分点;委托贷款余额占比3.2%,同比低0.1个百分点;信托贷款余额占比1%,同比低0.3个百分点;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余额占比0.9%,同比持平;企业债券余额占比8.8%,同比低0.7个百分点;政府债券余额占比17.3%,同比高0.6个百分点;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占比3%,同比持平。

注1:社会融资规模存量是指一定时期末(月末、季末或年末)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资金余额。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等部门。

注2:自2023年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由此,对社会融资规模中“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和“贷款核销”数据进行调整。2023年1月末,上述三类机构对实体经济发放的人民币贷款余额8410亿元,当月增加57亿元;贷款核销余额1706亿元,当月增加30亿元。文中数据均按可比口径计算。

仲量联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部总监庞溟则提到,信贷投放强劲增长是社融增速上行态势基本确立的主因,有助于进一步稳定市场预期,有效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推动经济运行巩固拓展向上向好势头。(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