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舒城县地处江淮之间,大别山东麓、巢湖之滨,距省会合肥市 48 km。交通便捷,四通八达。全县地理概貌西高东低,人口分布西疏东密,自然格局呈现为“五山一水二分田,二分道路和庄园”,是一个山、丘、圩兼备,集山区、库区、老区、贫困区为一体的县份。全县总面积 2 100 km 2 ,辖 21 个乡镇和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一个旅游度假区,394 个行政村,总人口 99.2 万,总户数 31.6 万户,其中农业人口 87.6万,24.7 万户,农业劳动力 57.4 万人。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围绕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积极发展农村清洁能源,以“猪 — 沼 — 稻(菜、茶、果等)”形式建立农业生态模式示范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农业产业化,加快推进美好乡村建设,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保持了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舒城县目前已拥有户用沼气 1.5 万口,沼气池60 处养殖小区均已建有大型沼气工程 5 座,有 66个沼气村级服务网点,沼气工程已深入全县千家万户,解决了大部分养殖废弃物再次利用。舒城县于 2016年开始实施“猪 — 沼 — 稻”生态循环模式示范,在干汊河镇泉堰村建立 100 hm 2 有机稻种植示范基地,在县农委能源办的具体指导下,由安徽谷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组织实施,取得了很好的示范效果。
1 “猪—沼—稻”生态循环模式核心技术与配套技术
1.1 技术原理
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形成生产因素互为条件、互为利用和循环永续的机制和封闭或半封闭生物链循环系统,整个生产过程做到了废弃物的减量化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和资源再利用,大幅降低农药、兽药、化肥及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量,从而形成清洁生产、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生产格局。
1.2 配套技术
以农产品种植业为主,在种植业基础上,延伸了加工业生产和养殖业。种植业和养殖业消耗加工生产过程中的谷壳、糠粕等下脚料,废渣、废水等废弃物,把单一的稻谷种植业发展成集稻米、饲料、肥料等生产加工于一体的循环农业型企业。企业生产、生活废弃物全部消纳在企业内部,资源得到多级循环利用,运进去的是原料稻谷,运出来的是精美产品,实现零排放目标。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实现当地畜禽粪便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畜禽粪便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畜禽粪便任意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适合大部分水稻产区,田间基础设施配套,拥有大型抽渣车等相关设备。
2 “猪—沼—稻”生态循环模式的实际应用
目前公司实施这一模式已有两年时间,在干汊河镇泉堰村和朝阳村建成绿色、有机水稻生产示范基地 100 hm 2 ,于 2017 年 10 月获得中国绿色食品认证证书;有机稻生产于 2016 年 11 月获得南京国环认证中心颁发的有机稻认证转换证书,转换期 1 年,于 2017 年 11 月再次接受南京国环认证中心检查认证,并已通过检查认证,证书即将颁发。
泉堰村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无工业企业,基地处于柳抱泉天然矿泉水基地内,全村劳动力就业少,大部分人员在家耕种田地。由于田块不适宜机械化作业,属春秋山冲田,水渠路基础条件差,大部分田地抛荒未种,但生态环境好,大气、水、土壤检测指标非常好,在贫困村泉堰村实施有机水稻种植示范,是发展有机农业得天独厚的地区,充分体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安徽谷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在此开发猪—沼—稻生态循环农业模式示范,一方面帮助泉堰村通过有机大米产业带动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另一方面为周边养殖大户沼液无处排放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途径。
有机水稻全生育期主要施用沼液 2 次,第 1 次在翻耕前基施,施 120 m 3 /hm 2 左右;第 2 次于插秧后半个月左右追施 60 m 3 /hm 2 左右。100 hm 2 水田可以消纳沼液 100×180 m 3 =18 000 m 3 ,相当于 18 个1 000 m 3 大型沼气池储液量,极大地减轻了养殖场对 环境的污 染,同 时 也 减 少 化 学 肥 料 施 入 量1 125 kg×100 hm 2 =112.5 t,由于按有机标准种植禁止施入化学农药,在除草过程中全部采用人工和机械方法除草,减少了除草剂的使用,为我县化肥、农药零增长发挥巨大作用。除草需要大量的人力,为贫困户优先提供大量就业机会,除草人工成本在 7 500 元/hm 2左右,总需人工费用约 0.75 万元/hm 2 。
通过两年的示范种植,有机水稻产量约为4 500 kg/hm 2 ,生产成本:租地成本 7 500 元/hm 2 ,施沼液运输等劳务费用 7 500 元/hm 2 ,种子 750 元/hm 2 ,机插秧 3 000 元/hm 2 ,机耕 1 500 元/hm 2 ,机收 1 500 元/hm 2 ,管理成本约 750 元/hm 2 ,其他生产费用约 750 元/hm 2 ,总计 23 250 元/hm 2 ;有机稻可加工成 2 500 kg/hm 2大米,需要费用:运输费 100 元/t;烘干费 40 元/t;大米加工费用由米糠及碎米支付即可;包装人工费300 元/t,包装物 1 000 元/t;物流费用 1 500 元/t;运营费用 100 元/t;冷库费用 100 元/t。所以成本23 250 元/hm 2 ,米成本核算 3 140 元/t,合计 12 440 元/t,大米售价按 10 元/t 计,大米利润 4 560 元/t。利润11 400 元/hm 2 ,是种植普通水稻利润 2~3 倍。
3 “猪—沼—稻”生态循环模式的推广前景
对于有畜禽养殖场,有沼气池的水稻生产基地,以畜禽粪便为纽带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即围绕畜禽粪便—燃料—肥料化综合利用,以养殖龙头企业为主体,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方式,应用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技术、畜禽粪便高温好氧堆肥技术,配套设施农业生产技术、畜禽标准化生态养殖技术、特色绿色稻谷种植技术,构建“畜禽粪便—沼气工程—燃料—农户”、 “畜禽粪便—沼气工程—沼渣、沼液—稻谷”、 “畜禽粪便—有机肥—稻谷”产业链,推动当地养殖业、种植业发展。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可实现当地畜禽粪便资源化逐级利用和污染物零排放,使畜禽粪便废弃物资源得到合理有效利用,解决畜禽粪便任意排放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同时获得清洁能源和有机肥料,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模式适合田间基础设施配套,拥有大型抽渣车等相关设备的大部分水稻产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