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30年代是一个多事的年代,与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相比较,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大危机。而与以往的经济危机相比,这次大危机又有许多鲜明的特点。这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如何爆发的?资本主义国家又是如何应对这场危机的?其结果又如何呢?我们今天将探讨的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美国面对危机的应对之法。
一1929~1933年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01 这场危机是如何爆发的?又是如何发展与传播的呢?
1929年10月,纽约华尔街的股票市场上股价暴跌、股市崩溃,由此引发了一场经济危机。
首先是股市崩溃、银行纷纷倒闭,接着工商企业大量破产;农产品价格下跌,人民生活水平下降。经济危机从美国开始迅速波及到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到世界各国,继而演变成了一场空前规模的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
这个路径我们看得很清楚:银行倒闭引发工商企业破产,工商企业破产引发农产品价格下跌,农产品价格下跌引发人民生活水平下降;从美国最先爆发,走向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继而走向整个世界。
02 危机的主要表现
1、股票市场崩溃。这就导致了世界性的金融货币和信用危机。
2、各国工业生产下降。
1932年的工业产值与1929年相比,美国下降了46.2%、德国下降了40.2%、日本则是37.4%、意大利33.2%、法国31.9%、英国20%。
在危机的打击下,各国国民收入锐减。美国1929年国民收入为873.55亿美元,1933年则是395.80亿美元,减少了54.69%;英国在同期减少了14.6%;法国减少了30%;德国则是40.4%。
3、危机还蔓延到了所有农业部门,包括谷物业,畜牧业,林业和技术作物部门。
农业危机同工业危机相交织,工业对农产品原料需求的减少和城市居民对高档食品方面购买力的降低,进一步加深了农业的危机,而农民的大量破产减少了农用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
农业生产的严重过剩引发了生产力的大倒退和大破坏,出现了棉花烂在田里无人采摘的现象、许多牲畜被活埋的现象、大量牛奶被倒进密西西比河、大量的咖啡则被倒入了大海或者当做了火车的燃料。
4、大危机也造成了大量人员的失业。
在美国1933年的失业工人达到了1700万,失业率是24.9%;德国800万人;英国400万人。
图为排队等待领取救济面包的人群
5、危机最严重的表现是沉重打击了人们的自信心,造成了人们恐慌乃至绝望的心理状态。
03 纵览这场大危机,它的主要特点如下:
一是范围广,失业率高,持续时间长。我们前面讲到了经济危机波及到了各行各业,从金融到农业、工业,从美国到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世界。
二是农业危机、信贷货币危机与工业危机同时发生。
三是危机结束后,不见经济恢复。而以往经济危机的过程是周期性的,是危机、萧条、复苏、繁荣4个阶段周期发展的。但是这次大危机并没有按照以往的周期规律发展。
04 危机的根源
1、根本的原因是在于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性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的恶性发展——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制这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矛盾。
所以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无法根除的,只要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就会有这种基本矛盾,那么经济危机也就会反复、周期的爆发。
2、当然这场危机也与一战后的国际政治经济局势密切相关。而战后科技的发展和垄断资本程度的提高,使得社会生产与消费之间、各生产部门之间的种种矛盾和不平衡状态日益加深。
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贫富差距加大。有限的大众购买力与高比例的投资能力,二者之间的矛盾直接促成了生产过剩危机的来临。换句话说,就是当时世界经济产生的有效需求不足,不能够维系长期的经济扩张。
二是战后国际政治经济的混乱与不平衡的局面。首先是纷乱的国际政治,特别是欧洲的政治;其次是战后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发展的极端不平衡。在战后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各国的债权国,雄踞了世界金融霸主地位,而且在海外美国有大量的投资贷款,这使得世界经济严重依赖于美国,所以一旦美国爆发了经济危机,那就迅速引发了连锁反应。
三是伴随着20年代繁荣出现的地产和股票的投机狂热,增加了市场的不稳定性。
这种空前猖獗的金融投机活动为货币和信贷的崩溃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3、促使大危机严重恶化的另一个重要原因:西方各国政府面对危机,采取了转嫁危机、以邻为壑、损人自保的经济政策。
1930年6月,美国的胡佛总统签署了美国国会通过的关税法,把整个关税的平均税率从33%提高到40%,各国也纷纷效尤。英国于1932年放弃了金本位和自由贸易政策,同年在渥太华英帝国会议上建立了帝国内部的关税特惠制。
05 危机的后果
1、沉重打击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束了20年代资本主义相对稳定的局面,使得资本主义各国国内和国际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促使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国内的社会政治与经济进行调整。
大危机严重冲击了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有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过渡。
在经济领域,大危机迫使资本主义各国逐渐放弃了以往单纯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指导经济的自由放任主义,各国的政府逐渐加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力度。
在政治领域,在危机的打击下,各国当权者纷纷寻找出路。
在社会领域,引发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空前的不满。反对资本主义的示威游行、罢工运动和农民运动,甚至暴动此起彼伏。
2、大危机还严重冲击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恶化了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
(1)它使帝国主义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的矛盾进一步尖锐起来。
(2)危机还导致各国政局动荡,推动了法西斯运动的发展,原有的法西斯组织迅速壮大、新的法西斯组织纷纷产生。在其中像德国,日本的法西斯组织和势力发展最快,先后控制了国家政权,并最终挑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3)危机打破了战后建立起来的赔款制度和债务关系。
(4)危机恶化了帝国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
(5)危机引发的大萧条使得各国为了裁减军备所做的种种尝试逐渐停止,转让位于各种大规模的重整军备的计划。
以上就是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大危机的情况。
美国的经济危机和胡佛政府的困境
1929年10月的危机首先是在美国爆发的,美国受危机的打击也是最严重的。
在危机面前,1929~1933年的胡佛政府,虽然为摆脱危机作出了一定的努力,但是仍然恪守着自由放任的政策,反对联邦政府进行大规模干预经济,致使危机继续蔓延。
于是在1932年总统选举中,民主党人罗斯福以新政为竞选口号,以绝对的优势当选了美国第32任总统,从而开始推行“新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