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景峰医药重组最新消息(景峰医药该如何解释奇高的销售费用)

湖南景峰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景峰医药,证券代码:000908.SZ)是一家主营特色仿制药的A股医药企业,产品业务线包含心脑血管领域、抗肿瘤领域、骨科领域以及化药领域。

最近三年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26.41亿元、25.84亿元、25.86亿元,营收停滞不前;净利润分别为3.88亿元、1.85亿元、1.99亿元,近两年利润也大幅下滑。对此,2019年6月6日,交易所对公司2018年年报提出了问询。7月2日,公司披露了问询函的相关回复。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6月4日财政部监督检查局发布《财政部开展2019年度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公告,公告称将于2019年6月至7月开展医药行业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工作。2019年5月14日,财政部监督评价局同国家医疗保障局基金监管司共同随机抽取了77户医药企业检查名单,其中包含27家A股医药行业上市公司及其子公司,景峰医药就位列其中。

销售费用高企,子公司曾两涉商业行贿案

我们研究公司近年来的年报数据发现,公司最近三年内的销售费用可谓是居高不下。据披露,公司近三年内销售费用分别为12.43亿元、13.50亿元、11.98亿元,销售费费用率分别为47.06%、52.24%、46.33%。也就是说,公司每年的销售费用占了营业收入的一半左右。据我们统计,此次财政部牵头的医药行业会计核查所涉及的27家上市药企,平均销售费用率为25.12%,而景峰医药如此高额的销售费用比率,位列27家上市药企中的第四位,可算“名列前茅”。

与公司高企的销售费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公司的研发费用,据披露公司最近三年内的研发费用分别为0.82亿元、0.93亿元、1.56亿元,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10%、3.66%、6.03%,如此“寒酸”的研发费用,连销售费用的零头都没有。可见,公司“重营销、轻研发”的现象较为严重。

那么公司如此高额的销售费用中,具体明细如何呢?据年报披露,公司销售费用中占比最大的三个科目分别为差旅费、市场推广服务费以及业务宣传费。2016年至2018年,公司差旅费分别为3.17亿元、2.51亿元、1.56亿元,市场推广服务费分别为4.09亿元、5.56亿元、5.46亿元,业务宣传费分别为3.14亿元、3.30亿元、3.25亿元。各期上述三项费用合计金额为10.40亿元、11.37亿元、10.27亿元,占当期销售费用的比重分别为83.67%、84.22%、85.73%。

再仔细观察上述数据,我们发现公司2018年的差旅费大幅下降。按照差旅费的会计定义,指的是销售人员出差期间因办理公务而产生的交通费、住宿费和公杂费等各项费用。那么公司最近一年的差旅费怎么会大幅减少的呢?据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销售人员人数分别为1031人、1051人、767人,2018年相比2017年销售人员减少了近300人。同时根据计算2016年至2018年公司每位销售人员的每年平均差旅费分别为30.75万元、23.88万元、20.33万元,2018年相比之前也是大幅减少,相比2016年更是少了近10万元/人。至于公司是否存在减少销售人员数量以及差旅费用来调剂利润的情况,相信此次会计核查会给出答案。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通过中国裁判文书网等公开资料发现,景峰医药曾有两次被牵扯进医药行贿受贿案。根据(2014)连刑初字第180号《被告人黄某甲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2012年至2013年间,被告人黄某甲在担任连城县四堡卫生院副院长、院长期间,被告人黄某甲按照每瓶5元的回扣标准非法收受江某贿送的景峰医药全资子公司贵州景峰注射剂有限公司(公司简称:贵州景峰)生产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药品回扣款共计18910元。

紧接着2015年公司再次被牵扯另一起医药贿赂案。根据(2015)连刑初字第162号《被告人李某犯受贿罪一审刑事判决书》披露,2011年4月至2013年5月,被告人李某在担任罗坊卫生院副院长期间,在采购贵州景峰生产的参芎葡萄糖注射液过程中,按照每瓶6元的回扣标准,非法收受江某贿送的药品回扣款18720元。

子公司接连两次涉及商业行贿受贿案件,恐怕也是公司此次上榜会计核查名单的原因之一。如今公司高企的销售费用中,是否依然存在向医务人员返点、商业贿赂等的违法开支,相信会计核查后自会有分晓。

与关联方交易往来频繁,或存变相资金拆借

此外,我们在公司近年的年报中发现,公司与关联方上海景泽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简称:景泽生物)存在大量关联交易,或与关联方进行了变相资金拆借。

据公开资料显示,景泽生物是2014年5月由景峰医药与康景资本共同成立的一家创新生物医药企业,致力于抗体类药物与重组蛋白类药物的创新研发与产业化,特别是生殖、眼科与肿瘤疾病治疗领域的药品研发工作。景峰医药董事刘华担任景泽生物的董事长,因此景泽生物为景峰医药的重要关联方。

据年报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多次向景泽生物购买临床试验批件或研发技术服务,关联交易金额共计1.41亿元,其中交易标的包括JZB28项目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委托景泽生物进行重组抗EGFR人鼠嵌合单克隆抗体注射液项目生产技术转移、工艺优化研究及临床样品生产、JZB27项目药物临床试验批件及I期临床试验相关资料等。此外,公司近三年还为景泽生物提供设备租赁服务,2016年至2018年获得的设备租赁收入分别为119.04万元、260.12万元、104.49万元。

频繁的关联交易也使得财务报表时形成了高额的应收应付款项,并出现了有违常理的操作。据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对关联方景泽生物的预付账款分别为2380万元、6480万元、4380万元。其中2018年公司对景泽生物的预付账款金额减少了2100万元,是由于当期增了330万元预付账款后,景泽生物偿还了2430万元。

偿还2430万元这一操作令人费解。一般而言,预付账款是公司提前垫付资金,供应商后期向公司提供对应的服务或产品(即景泽生物收到预付款后向景峰医药提供服务和产品),以资金形式返还的情况并不多见,一般只有在公司需求发生变化需要退款时才会出现上述情况。那么2018年景泽生物偿还的这2430万元资金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否存在公司通过预付账款变相向关联方提供无息资金拆借和财务支持的情形?也还需要有关部门进一步核实。

值得一提的是,公司披露,2016年至2018年公司对景泽生物的采购金额基本构成了景泽生物的主要收入来源,这恐怕不利于两家公司的独立发展。至于两者的交易价格是否公允,年报中也没有过多披露,公司仅表示两者交易采用协商定价,价格公允。是否真如年报中披露那样,我们也将持续关注。

短期偿债能力承压,公司打算卖掉旗下“香馍馍”

此外,除了销售费用高企、与关联方交易频繁外,我们还发现公司最近三年内短期偿债能力明显下滑。或许为了解决偿债压力,公司目前拟出售了旗下子公司成都金沙医院100%股权,同时还拟发行3亿元企业债“补血”。

据年报披露,公司2016年至2018年流动比率分别为2.47、2.46、1.87,速动比率分别为2.29、2.20、1.68,现金比率分别为1.49、1.28、0.93,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而2018年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的流动比率为2.59,速动比率为2.10、现金比率为1.11,都明显优于景峰医药的短期偿债指标。

或许为了解决短期偿债的压力,2018年12月24日,景峰医药对外公告称,拟以1.5亿元将子公司成都金沙医院100%股权转让给德阳第五医院。

然而我们发现,公司2015年开始布局大医疗板块,先是2015年收购了金沙医院,接着2016年、2017年又分别成立了云南联顿骨科医院、云南联顿妇产医院。此外公司还成立了上海华俞医疗、贵州仁景医疗两家医院管理公司。且在持有金沙医院三年的时间内,金沙亿元都保持着稳定的营收与利润。据披露,2017年金沙医院实现营收8255万元,实现净利润931.42万元;2018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6239.95万元,实现净利润812.54万元。如此“香馍馍”,公司却打算转手让人,恐怕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吧。

除了拟抛售旗下子公司外,公司还打算发债“补血”。2019年6月12日,公司公布债券发行预案,拟发行不超过3亿元债券,用于补充流动资金或偿还有息负债。如此看来,公司目前的偿债压力着实堪忧,而第二轮政府带量采购即将落地,恐给医药行业带来新一轮的“降价”冲击,作为以仿制药为主营业务的景峰医药,恐怕受到的影响会更加显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