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梅花生物最新消息(简单谈谈梅花生物的投资逻辑)

最近一直在研究一些还可以的标的,主要是想拓展一下自己的视野,看看在不同的行业里是否有比较好的机会。梅花生物是一只不太热门的股票,但最近几年涨了很多,从18年最低的2块多涨到了几个月前的最高13块,典型的几倍大牛股。这种股票我一般不喜欢,涨得太多,当初买入TCL被套的经历对我影响比较大,我还是喜欢跌到谷底的股票。所以即使几个月前就对梅花生物有点兴趣,但一直没有把它放入预备买入的标的中。

梅花生物的主营产品是饲料用氨基酸,包括100万吨赖氨酸和30万吨苏氨酸,还有就是100万吨的味精,其他还有I+G添加剂、黄原胶、海藻糖等其他一些附属产品。它在16~20年的年净利润大约是10亿,21年涨到23亿,今年最起码有40亿。净利润大增的主要原因是全球通胀和俄乌战争,导致大豆价格上涨,并由此带来的赖氨酸和苏氨酸价格猛涨。公司在21年的净利润率达到10%,今年估计有17%,而在之前都在10%以下。另外公司的产能也在这几年有所提高,包括21年25万吨的味精、今年30万吨的赖氨酸和明年25万吨的苏氨酸。但关键还是产品涨价带来的利润增长,所以问题就是未来产品的价格会不会下降?如果下降,最低的年利润能到多少?

饲料用氨基酸涨价的重要原因是大豆涨价,这其中是有个逻辑的。因为中国大豆80%多需要进口,所以国家希望国内的养殖厂家能够减少饲料中的豆粕用量。但减少豆粕的话,就需要在饲料中添加额外的氨基酸,来保证饲料的质量。对于厂家来说,国家的建议可执行也可不执行,主要还是看成本。而大豆涨价,就会使得养殖业的厂家大量使用氨基酸,就会导致氨基酸涨价。这个逻辑在大豆降价后,就不存在了,所以氨基酸的价格和大豆价格是强相关的。

味精的逻辑倒是说得更通一些,这主要就是预制菜和方便食品的蓬勃发展,导致味精用量的上升。味精在今年好像没有涨价,是由于疫情导致的餐饮业萧条。当疫情缓解之后,味精的价格可能会向上走。

梅花生物相对我原来看的几个股票,如新和成和嘉化能源,其关键的优点在于近几年它的竞争格局已经变好。赖氨酸和苏氨酸的CR3都到了60%左右,味精的CR3达到了90%。由于环保政策的趋严,许多中小厂家都被淘汰了,前几位的大厂更能够协调价格,保证足够的利润。梅花生物的赖氨酸和苏氨酸全球产能第一,味精第二,具有很大的规模经济优势。当然,这两类产品的门槛不高,还是需要警惕新来的玩家。不过考虑到基地的可选择性、自备电厂的可能和环保政策的原因,新入场的玩家很难竞争得过现有的几大巨头。

梅花生物原控制人孟庆山也有一些“黑历史”,我仔细看了一下,不是太糟,最近这么多年的回购和分红应该可以将功赎罪了,虽然这里面受益最大的还是孟庆山。员工持股也做了三期了,回购也注销了好像1亿多股,总的来说比大部分公司好多了。

公司的上游原料是煤炭和玉米,所以公司的三个生产基地都是这两者极其丰富的地方,黑龙江、内蒙和新疆。公司的一体化也做的不错,生产氨基酸和味精外的副产品去年都卖了30多个亿。

总的来说这票还行,现在估值也不高,关键是未来的增长在哪里?如果氨基酸的价格不能保持,最低的年利润会是多少?前面这些年都有新的产能释放,所以营收一直约有10+%的增长。今年还有25万吨苏氨酸的投产和2万吨黄原胶,但我们不知道未来增长在哪里?假如没有,去年假设40亿利润,分红20亿,回购注销还有10个亿。现在280亿市值,减去这里的30亿,剩下250亿。考虑到竞争格局的变好,即使氨基酸降价,可能最低还有20亿的年利润,所以估值是12.5PE,分红80%,股利率大约为6.4%,还算可以。

然后公司最近年折旧费用约十几个亿,基本可以覆盖资本支出。虽然我说不知道梅花生物未来的增长具体在哪里?但可能的增长点是有的,比如说国内养殖行业集中度的提升,会导致饲料用氨基酸的增长;比如说预制菜的兴起,会导致味精用量的上升,还有呈味核苷酸二钠用量的提升;还有一些如黄原胶、海藻糖、三赞胶等产品产量的提升。

以前每当我研究完一只股票之后,往往觉得它各种好,就怕错过了机会,立马就想买入。但现在不太会这样了,会反复的比较,思考自己可能看错的地方,未来的增长点究竟在哪里,如果没有的话以现有的价格买入,股利再投后的收益是多少。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