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负极材料10强企业有哪些(国内负极材料出货量TOP10)

据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调研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锂电池负极材料市场规模82.1亿元,同比增长27.2%;出货量14.6万吨,增幅23.7%。

从负极材料企业市场情况看,2017年负极材料市场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❶贝特瑞、上海杉杉和江西紫宸稳居一线梯队,市场格局难以撼动;

❷二线梯队负极材料企业兼并购和上市进程加速:湖州创亚被上海杉杉收购、深圳斯诺被国民技术收购、派思股份拟收购江西正拓、凯金能源提交IPO资料;

❸负极材料企业布局上游石墨化和多地建厂成为趋势。

2017年负极材料企业出货量排名

2017年负极材料市场出货量保持稳速增长,主要原因有:

❶市场增长主要受动力电池市场增长拉动,2017年中国动力电池出货量同比增长44.5%,达44.5GWh,动力型人造石墨成负极材料市场主要增长点;

❷以贝特瑞、江西紫宸、上海杉杉为代表的企业出口保持增加;

❸以东莞凯金、正拓能源、中科星城等为代表的企业受下游主流客户CATL、比克、比亚迪等客户需求带动,出货量大幅增长。

2017年中国负极材料市场产值增速高于同期出货量增速,主要是因为针状焦价格上涨和石墨化加工费用价格上调,负极材料市场价格在2017Q3出现上调,全年均价同比上涨。

在负极材料上游环节,2017年由于钢铁去产能及环保因素影响,针状焦价格曾一度超过4万元/吨,全年均价保持在2万元/吨;

石墨化方面部分中小企业由于环保原因被关停,市场供应紧张,石墨化加工费一度上调,2017年维持在2~2.5万元/吨。

2018年随着杉杉、贝特瑞、紫宸、东莞凯金、斯诺等企业新增石墨化产能达产,石墨化成本将有所降低,但针状焦价格仍处高位,高端人造石墨成本居高不下。

未来三年,中国动力电池企业竞争格局将发生较大变化,且动力电池对负极材料的需求量远大于3C数码电池,人造石墨的应用比例会越来越高。

受广大应用前景吸引,2017-2018年多家负极材料企业加大产能扩产,且有一批新进入企业进入。

GGII认为未来三年,负极材料市场竞争将进一步加剧,低端重复产能将被淘汰,拥有核心技术和优势客户渠道的企业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