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关注投资的朋友,对北向资金的动向非常敏感,甚至把它作为投资参考的“风向标”。这样做,有没有依据呢?
首先,你得清楚知道,什么是北向资金、南向资金。
北向资金和南向资金指的都是股市交易中的资金流向。
简单直观来理解,是因地理位置的不同来区分的。因为香港在南,深圳和上海在北,所以外国投资者从香港买深交所和上交所股票的资金流向,我们就叫北向资金(又称北上资金,不包含QFII和RQFII的资金)。
反过来,内地的投资者通过沪港通、深港通购买香港交易所股票的资金流向,即资金由北向南进入港股市场,我们称为南向资金(又称南下资金)。
字面意思理解了吧。
有人问,为什么外资要通过香港来买我们的A股市场?这是因为我国的外汇和资本市场是管制的,外国的资金并不能直接投资A股。
目前外资进入A股一共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外资申请获取QFII或者RQFII,通过审批后获得投资资格。开始外资投资有额度限制的,在2019年9月10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了QFII/RQFII投资额度限制。
第二种是通过香港交易所的沪/深港通直接来进行买入,这样就不需要提前进行审批,也没有额度的限制。
外资过多流入我们的金融市场,这个事儿好还是不好呢?
北向资金的买入和卖出,往往代表它对大陆股市走势的判断,所以受到很多投资人的关注,并把它的走向当做一种参考。
有数据显示,从2015年至2020年,北向资金的年复合收益率为18.28%,远超沪深300指数的6.69%、创业板的12.39%以及股票型基金的13.02%。因年复合收益率跑赢市场整体且高于其他资金,北向资金被认为是“聪明的资金”。(数据来源:wind,6月27日东兴证券发布的《北向资金专题研究报告》)
北向资金这么好的收益率是怎么来的?
北向资金的超额收益来源于重仓的行业和选股的能力。
北向资金大量超配的食品饮料、消费者服务、家电、电子、医药和电新等行业,为北向资金带来了丰厚的回报。
北向资金在大多数行业的收益率更接近于行业市值前10%的白马股收益率,并明显高于行业平均收益率,平均超额收益率为6.4%,这就得益于北向资金优异的选股能力了。
北向资金偏好各个行业的龙头白马股,且各行业第一大重仓股占比均值达30%。
在所有的白马股中,北向资金更偏向于高市值、高收益率、高成长性的“三高”股票。
拆分北向资金的收益率来源,有36.98%来自市场,17.4%来自行业配置,45.62%来自于选股。
(以上数据均来源wind,6月27日东兴证券发布的《北向资金专题研究报告》)
这也与北向资金的信息渠道广,对市场的嗅觉灵敏度相对更高有关。
正因为北向资金的投资收益率连续多年远超沪深300指数,所以被很多人成为“热钱”“聪明的资金”,它的连续大动向更会引人解读。
对此,你明白了吗?有问题,我们评论区见。
风险提示: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仅供参考,在任何情况下,本文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投资建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投资者应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审慎决定是否参与基金交易及相关业务。投资者在投资前请认真阅读《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产品资料概要等法律文件。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