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理财超市靠谱吗(大牛如何点评理财超市类平台)

有些读者经常发让我评下招财宝、挖财这些理财超市类平台,本文算是一个间接回答。

什么是理财超市类平台?

即该平台自己没有产品,通过接入各种合作机构的产品转售给平台上的投资者。

这类平台的典型代表如京东金融、支付宝、天天基金、新浪微财富、挖财。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这些平台都已经或凭借母公司或靠自身长期积累享有了较大流量和用户口碑,从而希望通过向投资者转售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的理财产品进行流量变现。

为什么要做平台而不是自己做产品?

无非以下三种原因:

1、该公司没有足够金融实力提供产品

尽管平台类公司都有很深厚的互联网背景,但在线下金融产品上却往往毫无积累,这主要原因是国家对金融牌照的管制发放有关,信托产品只能由信托公司提供,基金产品只能由基金公司提供等等。

金融行业里一家公司获得足够多的牌照甚至是全牌照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多牌照对该公司的资金、人才储备、行业经验都有着较高要求,可充分体现该公司的实力。

这也是为什么大家看好中国平安的其中一个原因。

中国平安是一家全牌照金融企业,这意味着能集团内部资源整合做很多事。

2、该公司认为战略上平台模式前景更大

像支付宝这种巨头公司,介入线下金融拿牌照想必是容易的(虽然需要时间),但阿里过去的成功轨迹可能最终决定了其推出的招财宝是以平台模式存在。

但是,即使如此,需要注意,招财宝的规模和口碑都远不如之前支付宝自身推出的余额宝。

电商行业平台模式当时适合阿里,不一定意味着金融行业平台模式此时也适合阿里。

3、该公司带有天然的平台属性适合做平台

这类公司的典型代表即银行,各银行自身既可以提供产品,又可以作为通道接入各家金融机构产品。

由于银行受国家管控更严格,民众对其信任大,银行在线上线下都有足够的流量保证,这决定了其具有天然的平台成功基因。

但也正因银行管控严格,决定了银行在引入金融产品上是较严苛的。

与其他垂直行业投射到线上即摧枯拉朽的获得用户认可不同,金融理财超市平台并没有线上威风八面(天天基金这种存在基金销售牌照限制的平台是特殊例子),从前不久新浪微财富因中汇在线跑路而造成的危机事件可以看出,理财超市类平台有诸多先天的问题,很多投资者对其是退避三舍的,其原因如下:

a、这类理财超市平台往往本身并没有强烈的金融基因,没有深厚的风险管控意识,对平台信誉无拼了命也要维护的信念。

之前的新浪微财富事件尽管最终以新浪兜底结束,但其过程之漫长,各种小动作之反复,造成平台错过了赢得旁观投资者人心的结局。

b、这类理财超市平台的产品提供商本身可能有诸多问题。

新浪微财富事件的产品提供商中汇在线即是典型例子。

由于P2P领域国家当前没有管控,因此各家良莠不齐,有时甚至可能是骗子在虚假借款经营。

因此在理财超市平台上选择P2P产品,投资者一定得自己考察产品提供方,不能全盘相信平台的审查。

c、这类理财超市平台对投资者教育不重视。

大部分理财超市平台都是因为互联网方面做得好而拥有流量,但在投资者教育及相关金融信息、数据建设甚至是研究报告上是缺失的。

需知过去他们持有的互联网流量仅是注意力流量甚至是娱乐流量。

而通过投资者教育和信息数据影响投资者的流量才是最有效的可能产生投资的流量。

以近期因股市活跃而成交量放大的基金为例,各大理财超市平台上只是简单放出各种基金推荐,但那些简短的几个字的推荐无疑是经不起推敲的,自然无法吸引、转化相关投资者。

为什么金融产品提供商要选择与平台合作?

有别于早期互联网不发达的年代,现在的金融产品提供商大都自己有能力经营自己渠道。

他们选择与理财超市类平台合作无非看重平台的流量(购买力)或者影响力。

看重购买力是实打实的按业绩结算,做不得假。

也因此平台不会接入太多产品提供商,因为其用户的流量、购买力是有限的。

看重影响力更多是希望借平台品牌宣传,在P2P领域尤其如此。相比基金、银行理财产品、信托、保险这些有国家管制的金融产品提供商,P2P领域的众多参与者大都之前默默无名,借互联网上有巨大名气的平台炒作宣传是可以预见的。

如果投资者到产品提供商的网站上看,发现其借平台名气大肆宣扬,基本上可以认为该产品提供商是缺乏实力而需要多多考虑的。

说了那么多理财超市类平台的坏话,说点好话吧

如前所述,这些平台对投资者的作用,更多是在注意力上。

由于很多入门级投资者缺乏接触金融产品的渠道,在这些理财超市平台上第一次因为信任平台而接触金融产品甚至是尝试购买,都有可能将其转化成更进一步的投资者。

在此意义上,平台功不可没。

此外,部分金融产品存在比较的意义,因此聚合足够的金融产品提供购买服务也方便了投资者具有一定意义。

最后给投资者的建议

投资者在理财超市类平台选购金融产品时,尽可以忘掉平台自身的品牌意义,更多应先看产品提供商本身资质再看平台的投资者权益保障机制。

金融的风险性决定了平台模式很难给投资者足够的保障,有条件的话,建议投资者直接选择产品提供商的产品。

相比平台,往往产品提供商有更好的优惠、保障机制和更值得研究其价值的信息量。

最后的最后,再举一个更贴近生活的非理财领域的例子让各位读者理解平台模式的问题

过去我一直习惯在去哪儿网上通过比价购买各代理商提供的低价机票。

由于一直是正常出行,没有任何问题。

但今年机票紧张,我不小心还在携程上同时向航空公司申请了机票,结果造成我购买了重复机票。

我决定选择携程渠道购买的机票,在去哪儿网渠道上申请退票,在整个退票过程中亲身感受到当意外发生时,平台模式的诸多问题。

1、去哪儿网的优飞币参与到机票价格中,造成退票除航空公司的规定退票费用外,去哪儿网会再赚一笔。

2、去哪儿网自满于一技术性平台公司,不提供携程、中移动、银行这样更重视对客户直接服务的人工客服电话快速渠道,其公布的客服电话为语音电话,我拨打了1个多小时均无法拨入,最后无奈选择在线留言后才接到客服电话呼入。

此外其初始接入客服的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是非常影响客户心情的,在我强烈要求转上级处理等待了40分钟后才接通了一位有告知全面信息能力的客服。

3、由于该张机票是我购买机票后航空公司改时间后我联系航空公司改签,航空公司在我联系他们时就已告知有免费退票或者免费改签一次的服务。

因此我选择改签之后再发生的退票我本应自己承担损失,我在去哪儿网申请退票选择的是自愿退票自身承担损失而非航空公司延误原因全额退票。

但代理商在其内部系统中偷偷将其修改为航空公司延误全额退票,企图自己吞掉可能的多余退款。在我与去哪儿网的客服再三沟通后才被告知这点。

这例子从另一个领域说明了平台模式的问题,经此一事,我不会再选择去哪儿上的任何机票代理商。

此后我将直接选择各航空公司的机票直售服务,仅把去哪儿网当成一个价格信息比较平台。

为了减少风险,我不能再信任以自身虚拟货币参与到其中的平台,也不能信任非航空公司的机票代理商(此处不提他们各种通过捆绑售卖保险、接机服务而扰乱价格市场),只能信任更重视口碑和客户终身服务的、资质得到社会认可的航空公司。

归根结底,自身不提供服务的平台,注定了其很难养成以用户为中心、彻底解决用户问题、将用户当成是需要终身维系的客户的思维方式,其对产品提供商的服务质量的约束是难以保证的。

尽管去哪儿网可以以类似支付宝担保模式这样的产品设计去优化用户退票体验,但本质上他们不具备这个驱动力去投入资源为意外做应对。

问题是,其他领域或许无所谓,而金融领域却最惧怕风险。

当意外来临时,平台模式如果没有充足的金钱、良好的保障机制和友善的同理心,就很难有能力、有决心、有态度地站在投资者立场去应对解决问题。

因此,越重视风险的投资者,越应谨慎看待理财超市类平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