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知识问答

益分析有哪些方面(绿色建材成本与效益分析)

一、绿色建材特征

  2013年1月,国家发改委、住建部联合出台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绿色建材产品目录》编制工作也随之全面启动。工信部遴选了节能玻璃、陶瓷薄砖、节水洁具、高性能混凝土、部品部件、绿色化学建材、绿色墙体材料、外墙保温材料等作为优先推进品种。

  1.节能玻璃

  节能玻璃通常具有保温性和隔热性,种类有吸热玻璃、热反射玻璃、低辐射玻璃、中空玻璃、真空玻璃和普通玻璃等。玻璃的保温性(K值)要达到与当地墙体相匹配的水平,而对于玻璃的隔热性(遮阳系数)要与建筑物所在地阳光辐照特点相适应。据统计,在建筑中门窗玻璃的能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35%左右,因此节能玻璃的应用在建筑节能中具有重要意义。

  2.陶瓷薄砖

  陶瓷薄板(简称薄瓷板)是一种由高岭土黏土和其它无机非金属材料,经成形、经1,200摄氏度高温煅烧等生产工艺制成的板状陶瓷制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单位面积建筑陶瓷材料用量降低一倍以上,节约60%以上的原料资源,降低综合能耗50%以上,无论从原材料使用量、到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都很好地实现“节材、节能”的低碳目标。

  3.节水洁具

  节水洁具指节水型卫生洁具。2015年5月,新制定的《节水型卫生洁具》(GB/T31436-2015)国家标准发布。该标准对节水型坐便器、蹲便器,小便器、陶瓷片密封水嘴、机械式压力冲洗阀、非接触式给水器具、延时自闭水嘴、淋浴用花洒等8类常用产品的提出了具体技术要求。

  4.高性能混凝土

  高性能混凝土是一种新型高技术混凝土,采用常规材料和工艺生产,具有混凝土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具有高耐久性、高工作性和高体积稳定性的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以耐久性作为设计的主要指标,针对不同用途要求,对下列性能重点予以保证:耐久性、工作性、适用性、强度、体积稳定性和经济性。为此,高性能混凝土在配置上的特点是采用低水胶比,选用优质原材料,且必须掺加足够数量的掺合料(矿物细掺料)和高效外加剂。

  5.部品部件

  建筑部品部件是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建筑产品,是由建筑材料、单项产品构成的部件、构件的总成,是构成成套技术和建筑体系的基础,例如外挂墙板、保温墙、预制板、叠合梁、预制楼梯、叠合楼板等。建筑部品化,就是运用现代化的工业生产技术将柱、梁、墙、板、屋盖甚至是整体卫生间、整体厨房等建筑构配件、部件实现工厂化预制生产,使之能达到运输至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搭积木”式的简捷化的装配安装来完成的建筑工程。

  6.绿色化学建材

  绿色化学建材方向以绿色建筑化学建材为核心,建立了绿色保温墙体、防水功能涂料、室内环境调控和化学建材加工四大研究方向,在功能涂料及建筑防水材料、建筑墙体隔热材料、高性能粘结剂的研究与开发、室内环境调控功能材料、高性能气凝胶绝热材料、天然矿物粘土的改性及绿色建筑应用、建筑用聚合物型材的高性能化及加工技术、高分子材料固土机理和岩土处理的化学助剂等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

  7.绿色墙体材料

  绿色材料是绿色建筑、生态建筑发展的基础,1995年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USGBC)对绿色建筑制定了一套评定标准(LEED),其中绿色材料在评分体系中占有很大比重,具体包括节能材料和“3R”(Reduce、Reuse、Recycle)材料的使用和对污染材料的控制,所谓绿色墙材,是指在其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具有节约资源和能耗、清洁生产、循环再生利用等特性的墙体材料。

目前,市场上的煤矸石墙材、工业磷石膏墙材、水泥基珍珠岩轻质墙板、新型抗水镁质水泥墙材、陶粒粉煤灰空心砌块、再生混凝土空心砌块、泡沫聚苯乙烯粒轻集料新型墙材等均属绿色墙体材料。

  8.保温材料

  保温材料一般是指热系数小于或等于0.12的材料,主要产品为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和聚氨酯泡沫塑料,多用于钢丝网夹芯板材、彩色钢板复合夹心板材。按成份可分为有机隔热保温材料、无机隔热保温材料、金属类隔热保温材料,按材料形状分类松散隔热保温材料、板状隔热保温材料、整体保温隔热材料。

  保温材料可收集多余热量,适时平稳释放,梯度变化小,有效降低损耗量,室温可趋、冬季保温均可起到平衡作用。在新楼装饰和旧楼改造中,克服墙面裂缝、结露、发霉、起皮等先天不足的弊病;而且安全可靠与基底整体粘结,随意性好,无空腔,避免负风压撕裂和脱落,具有极好粘结性。

二、绿色建材占比及成本情况

  1.绿色建筑要求的绿色建材占比率

  《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到2020年,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部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城镇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重达到50%,新开工全装修成品住宅面积达到30%,绿色建材应用比例达到40%,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

  2.建筑成本情况

  建筑产品成本随着时间推移在不断上升,主要原因有以下三个方面:组成建筑成本的人工、材料、设备等价格不断上涨;人们对建筑功能的要求不断增加;新材料、新概念、新技术的引入等。

  新材料、新技术、新理念的引入是导致建筑成本上升的主导因素。随着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一些新材料、新技术和新理念逐渐引入建筑业,它们在改善建筑业发展状况的同时,也加速了建筑成本的上升。尤其是近二、三十年以来,这一趋势非常明显。

  随着国家对粘土砖等部分传统建筑材料的逐步限制使用,对一些绿色建材的鼓励使用,使得这些新材料必将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但是这些新型材料在提高居住舒适性、减少建筑后期运营成本的同时,却大大地增加了首期的建筑成本,体现在每一类可用的绿色建材与同类普通建材的价格差。

三、绿色建材效益分析

  1.环境影响

  目前,对室内环境影响最大的是建筑装饰材料和室内设施方面产生的污染,主要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建筑本身造成的污染,如水泥、砂石浇灌中加入化学添加剂,有些建筑材料里有放射性物质存在;

  二是装饰装修带来的污染,尤其是低档材料污染更为严重;

  三是家具带来的污染,板式家具释放的甲醛等。

  在上述污染源中,最主要、最常见、危害最大的五种污染物质是甲醛、VOC、氨、氡及建材本身的放射性,被称为五大隐形杀手。

  而绿色建筑就是要选用绿色建材,绿色建材就是采用清洁生产技术,不用或少用天然资源和能源,大量使用工农业或城市固态废弃物生产的无毒害、无污染、无放射性、达到使用生命周期后可回收利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和人体健康的健康材料。

  因此,绿色建筑比传统建筑更加环保、更加有利于健康。同样按照上述的思路,可以把处理室内环境污染的费用理解为相比传统建筑,绿色建材给建筑在室内环境方面增加的效益。

  2.经济影响

  和传统建筑相比,绿色建筑的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节地、节水、节材和节约能源及减少运营管理成本等方面上。节地、节材、节水和节约能源的指标很容易测量,虽然测量指标的各个量纲不一致,但是可以将其统一成费用效益型指标。在节能方面,相比传统建筑,绿色建筑通过建筑外围护结构设计、采用高效保温材料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性良好的多层窗等绿色建材,减少建筑运行能耗等,耗能可以降低70~75%,大大减轻了环境压力。节地、节材、节水和节约能源都是相对于传统建筑来讲的,因而可以看成绿色建材增加的经济效益。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66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