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会计网(http://www.kuaiji.com/),如果想了解更多关于会计政策、实操、考证相关信息,可以关注会计网或者关注微信号ID:wwwkuaijicom,随时为你提供最新行业资讯!
资本增值,是指现有资产价值减除购入时的价格,所赚取或损失的价值。即当基金持有的可变卖资产(如股票、债券其它有价证券),在脱手时,其卖价高于原先购进成本,即产生利润,此利润为已实现的资本利得。通过哪些途径可以实现资本增值是企业关心的问题,为了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企业往往需要探索不同的道理。
资本增值包括资本数量增值与资本质量增值。资本数量增值主要是通过资本利润率来考察。然而,资本利润率度量的是在权责发生制下资本数量的增长程度,并不能表明企业实际可支配的资金的增长,所以还要考虑资本质量增值问题,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指标考虑:利润的收现程度、收账比例和盈利的稳定性。以上几个指标将有助于对资本增值部分的质量进行更准确的评价。
资本增值的途径和过程指投入营业的资金经历漫长的营业所产生的效益。为了实现资本最大限度的增值,企业在发展中应当追求“三个最大化”,即:利润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
1.利润最大化。当企业将资本投入生产经营后,有了增值,则产生利润;若出现损失,则产生亏损。因此,企业为了使资本保值增值,就必须降低成本费用,增加收入,实现利润最大化。
2.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所有者权益是指投资者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企业在一定时期实现的利润越多,提取的盈余公积和所分配的利润就越多,盈余公积可用于弥补企业亏损,也可用于转增资本,从而使投资者投入企业的资本增多,使企业的所有者权益达到最大化。
3.企业价值最大化。在企业资本运营中,企业价值最大化尤为重要。对于一个企业而言,如果其盈利能力大且可长期保持,企业发展前景良好,则该企业的价值就有较大增加潜力。因此,企业价值的增加是一个长远发展的战略。追求企业价值最大化也是企业资本运营中的最终体现。
上列所述的“三个最大化”是具有一致性且相辅相成的。只有实现利润最大化,才能实现所有者权益最大化,才能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最终实现资本的保值、增值。
资本保值增值率是财政部制定的评价企业经济效益的十大指标之一,资本保值增值率反映了企业资本的运营效益与安全状况。资本保值增值率=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x 100%。
或资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x 100%
或资本保值增值率 =扣除客观因素后的期末所有者权益÷期初所有者权益x 100%。
在商品生产中,资本家要生产使用价值,只因为使用价值是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能够换到货币。他们所关心的只有两点∶1,生产具有交换价值的使用价值,即用来出售的商品。2,使生产出来的商品具有价值,并大于其预付的价值,从中获利。
资本家不仅要生产使用价值,还要生产价值,更重要的是生产剩余价值。因此资本主义商品生产过程必定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
资本家预付资本的价值没有增值,单纯的价值形成过程不能产生剩余价值。
价值是怎样增殖的呢?价值形成过程是怎样变成价值增殖过程的呢?关键在于资本家购买的劳动力商品具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劳动力的价值与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创造的价值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量,资本家之所以购买劳动力,正是看中了这个价值差额。
价值增值过程不过是超过了某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持续到这一定点,资本所预付劳动力价值与新创造的价值等同,那就是一般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定点而延长下去,那就变成了价值增值过程。
资本家开工厂,就是要获得那部分增殖的价值,工人的劳动过程就是价值增殖过程。
个人理解:“你”值多少钱,跟“你”能赚多少钱是两回事。“你”值多少钱是社会决定的,资本家把“你”买下来,“你”去赚钱,扣去买“你”的成本,多出来多少都是资本家的。“你”赚钱的过程就是价值增值过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