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发布一条限制消费令,当年的“互联网金融第一股”宜信的创始人唐宁被限制高消费。
(企查查公开法律文书)
从限制高消费的内容来看或与员工之间的劳动纠纷导致,“限制单位法人唐宁高消费及非生活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宜信当年可谓是国内最大的P2P平台之一,虽然今非昔比,也不至于因为劳动纠纷而让公司老板被限制高消费,其中的缘由值得思考!
2015年12月宜人贷登录纽交所上市时,唐宁及其核心团队来自华尔街,被塑造成金融创新的变革力量,2019年3月随着宜人贷CEO方以涵、C00曹勇的离职,宜信遍地开花的门店也因为涉嫌高利贷、非法金融业务等被警方查封。
最近宜人金科发布了2022年全年财报。财报显示,2022年,宜人金科实现总营收34.35亿元,同比下降23.3%;归属于普通股东净利润为11.95亿元,同比增长15.67%。
2022年信贷科技业务收入为19.95.97亿元人民币(2.841亿美元),整体财富业务收入为11.72亿元人民币(1.699亿美元)。2022年全年收入的下降主要是由于业务结构转型。2022年全年,宜人金科净利润为11.949亿元人民币(合1.732亿美元),而2021年为10.3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7%。这一增长主要是由于业务转型后业务恢复增长和成本结构优化。由于成本效率和资产质量的提高,2022年的净利润率从2021年的23.1%增加到34.8%。
运营数据方面,先看宜人金科财富业务。截至2022年12月31日,累计服务客户数量达到3,138,191家,比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3,080,757家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2,702,122家增长了1.9%。截至2022年12月31日,活跃客户数量为535,928,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621,137减少了13.7%,截至2021年12月31日为424,366。季度环比下降主要是由于产品组合的变化。宜人精选平台客户群的快速增长部分抵消了这一下降。
截至2022年12月31日,财富业务客户总资产为233.721亿元人民币(33.886亿美元),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227.958亿元人民币和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192.61亿元人民币增长2.5%。
再看宜人金科信贷科技业务。2022年的贷款总额为226亿元人民币(33亿美元),2021年为232亿元人民币。下降的原因是业务转型,这在很大程度上被重组后消费贷款业务的强劲增长所抵消。
截至2022年12月31日,已促成的未偿贷款余额达到人民币112.598亿元(合16.325亿美元),较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人民币106304亿元增长5.9%,较截至2021年12月31日的人民币141.023亿元增长5.9%。
其次是消费服务。2022年第四季度,宜人金科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和“宜人精选”渠道产生的商品总额达到人民币2.921亿元(合4230万美元)。较2022年第三季度的2.496亿元人民币增长17.0%,较2021年同期的6160万元人民币增长17.0%。
暴力催收、砍头息纠纷投诉不断
根据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的公开数据显示:宜人贷截止3月23日累计投诉达10000多条,大部分与贷后催收有关,骚扰客户家人、公司、爆对方通讯录等情况,以及利息过高等情况较多。
表面上看起来还不错的宜人贷看起来风光无限,其实在运营也面临诸多挑战,随着利率下行,监管越来越严,经营压力会越来越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有侵权/违规的内容, 联系QQ15101117,本站将立刻清除。